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深圳市政协调研: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 且多是先进制造业(2)

2017-07-26 16:16:0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与此同时,深圳周边城市正在加快吸纳深圳企业落户,“深圳总部、研发”+“东莞、惠州生产制造”的模式已是很多公司的常态。

深中通道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后,据中山市发改局统计,近3年已接纳230多家深圳企业落地中山;江门市工商部门统计,已有198家深圳企业在江门投资,设立企业法人共166户,注册资本300.2亿元,同时,深圳企业在江门设立的分支机构达225户。

报告称,洲明科技董事长林洺峰说,其所在的LED行业已经有近1/3的企业迁离深圳。亿和精密董事长张耀华表示,其企业总部不会迁离深圳,但由于扩大产能和占领市场需要,也已将生产产能转移至内地。

另外,从深圳市2015、2016年新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发现:深圳制造业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85%的募集资金是投向深圳以外的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等。

产业空心化危险迫在眉睫

2016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占GDP的60.46%,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突破六成。

有观点认为,目前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经接近临界点,制造业不能再退。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就认为: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上述报告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例,1999年时,香港的GDP大约是新加坡的2倍;但是到2010年时,新加坡追上香港并实现超越。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制造业比重比香港高。

新加坡虽然土地面积很小,只有深圳的1/3,但是它的制造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新加坡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生产中心、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的伟创力公司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制造业巨头。

报告称,目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深圳外,这一过程自然会带来经济活力、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无疑也将造成深圳产业空心化危险,因此深圳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守住制造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