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邵宇: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的画风变化(2)

2017-07-24 21:32: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三会”一致表示要主动配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各项工作。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应当是统筹金融改革发展和监管,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增强监管协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作为统筹协调的中枢,央行职能将进一步加强和扩展。

结合目前市场上一些相关明星企业、企业家,重要并购事件、金融机构的行动和相应的监管回应,我们看到金融和经济的画风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能刚刚开始。

正如会议中强调的金融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是天职、防范风险是底线、深化改革是途径,这三大任务相互依存,服务实体经济是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根本任务?金融究竟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水,是M2和广义融资总量及其内部结构;实体经济是面,是要素供给和产能体现,也是三大需求和GDP。虚拟和实体的关系,总量上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天经地义,合理配比,不然的话一会是泡沫,一会是停滞,都是风险。结构上就是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效率上就是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至于金融风险,既来自总量不匹配,也来自结构不匹配,更来自层层叠叠的隐秘或者公开的杠杆。市场参与主体都是逐利的,天下熙熙攘攘,本来就是利来利往,所谓“金钱永不眠”。其实过去几年之所以很多杠杆迁移的目标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市场主体之间博弈剧烈,各个行为主体因为预见到政策调整的方向,会抢先反应,并且迅猛运用杠杆,例如所谓“改革牛”变为“杠杆熊”,去房地产库存变为涨房价,去产能变为“黑色系”狂欢;放开保险投资权益,就举牌加万能险;升级汇率形成机制变为大幅度贬值。因此政策制定,一定要考虑市场预期和互动反应,切忌闭门造车。

最后关于金融改革,个人理解其目的是间接融资转型直接融资,现在是尴尬的中间地带,四不像,银行的影子以及监管套利层出不穷,当然深层次原因是两个高杠杆部门的软预算约束和资产泡沫的自我强化。新设机构是先打个补丁,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是为未来可能合并微观审慎和行为保护形成综合监管打个伏笔。常设化的更高层次的机构,日常和系统性工作就可以做起来,例如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对重大问题,加强系统研究,完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