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万亿不良资产待处置 金融科技能否“拯救”暴力催收?

2017-07-24 09:14: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暴力”似乎已经成为催收行业一张挥之不去的负面标签,一直缺乏配套的政策规范,游走在灰色地带。为了撕下这张标签,多家第三方催收机构目前正纷纷布局智能催收领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声文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到贷后催收的各个环节,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催收效率,净化清收环境。

机构抢食不良盛宴

目前,我国从事催收工作的法人单位数量已有两千多家,但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导致民间借贷和网络借贷过度跑马圈地,催生了较高的坏账率和逾期比例;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借贷平台在将业务转让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时不能进行很好的约束,在利益趋势下,第三方催收公司会采取暴力手段,从而使催收行业鱼龙混杂。

根据此前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7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时,中投顾问发布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接近为8500亿元,如果按保守的比例15%-20%不良率估算,行业的坏账规模高达1700亿元。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预期今年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规模将小幅增加,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超过15%,明显高于其他资产类型。

然而,不良资产市场虽然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在催收环节,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的制约,大量催收游走于灰色地带。在此背景下,业界呼吁催收平台应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声文识别等,以取代暴力催收。

捷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技术为依托的创新型催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回款率。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催收完全可以变成增加用户黏性的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平台用技术的手段打破暴力催收,这恰恰是创新型催收未来的努力方向。

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

那么,金融科技是否能够从根源上杜绝暴力催收?

资易通CEO盛洁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暴力催收是不会消失的,因为现行法律制度下,很难杜绝私人私下的放款。只要有私人放贷行为,就会存在暴力催收。但是,对于目前相对正规的催收机构来说,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的催收时情绪激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