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持股待涨变“含泪斩仓” 揭秘“闪崩”背后三大潜在征兆

2017-07-20 09:28:58    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评论()人

所谓“闪崩”现象,就是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突然在盘中出现猛烈杀跌,甚至被快速打压至跌停。今年以来,这一现象在A股市场出现的频率并不算低,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也如同人体内的“病灶”,时而发作令投资者痛彻心扉。

“闪崩”的出现似乎总是很突然,没有什么迹象提前显现。随着“闪崩”股的增多,市场也逐渐发现,出现股价“闪崩”的公司绝大多数来自中小创、次新股等,一般都是有业绩不佳、存在负面舆论等利空因素。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细梳理分析发现,在投资者目前了解的“闪崩”一般性因素外,还有一些诱因也是“闪崩”潜在的征兆。

●征兆一:估值相对偏高

今年市场对业绩的敏感度明显提升,一旦中报业绩不及预期,资金就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出。另外业绩下滑,使得公司的PE会相应提升,进而显得估值过高,造成股价与业绩不匹配引发下跌。而出现股价“闪崩”的公司往往有估值偏高的共性。

6月中下旬以来,世名科技、英联股份等个股均在几个交易日出现连续大跌。7月中旬以来星期六、欧普康视等个股同样出现没有明显征兆的大幅下跌。这些公司既没有业绩预警,也没有其他基本面的明显利空,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是估值偏高。据行情软件显示,截至7月17日收盘,这些公司动态PE最高的为星期六,达78.8倍,最低的为欧普康视的54.31倍,平均动态PE为67.9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主流机构的荐股标准以动态PE30倍以下为多。与此同时,目前保持强势的银行、保险、钢铁、煤炭行业内龙头公司动态PE只有10倍上下。

通常而言,高估值背后应该有高增长的业绩支撑,而如果高增长被证伪,在“业绩为王”的背景下泡沫就显而易见。7月12日以来发生“闪崩”的正虹科技、毅昌股份,7月13日以来的天能重工均属这类情况。

另外一些公司“闪崩”的原因则颇为耐人寻味。据国金证券统计,7月15日一天之内,有多达18家公司大幅向下修正业绩,而如贝因美,已在前几个交易日出现股价“闪崩”,显示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已开始出逃。

这样的例子还有7月12日的毅昌股份,在当天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背景下放量跌停,当天晚间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向下修正的公告。类似的情形在7月14日还出现在银河生物的表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