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解析“闪崩股”征兆 五大“肖像画”还原背后真实原因(2)

2017-07-19 10:10:08    中国证券网  参与评论()人

样本二:市场传言扰动

对业绩的敏感度提升的同时,市场对部分“利空传言”的反应也愈发激烈,“听风便是雨”的情况屡见不鲜。

例如,因市场质疑,环保领域的某“双子星”公司在7月11日和14日均齐齐大幅放量跌停。17日开始,两家公司同时宣布停牌,均称接到同一控股股东的通知,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

在业绩方面,两公司一向被视为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最近披露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一家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至2.1亿元,同比预增83.53%至108.33%;另一家公司则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至4.2亿元,同比预增57%至65%。

翻看上述两公司的龙虎榜数据不难看出,11日和14日两天,机构席位累计11次出现在卖方席位,现身买方席位的仅3次。

类似的情形近期并不少见。6月22日,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就因一张邮件截图而突然跌停;而上海某公司则在6月22日和7月6日均因市场传言出现盘中大幅下跌的情况。

除了市场消息的引导,市场预期也会导致个股突然下跌。江苏昆山的一家上市公司6月21日至23日连续跌停,此时距离其上市尚不足一周年。7月6日和17日,公司分别发布创投股东和部分董监高减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坐实”了此前市场猜测。

样本三:重组失败复牌

当市场风险与监管政策叠加,曾经炒作火热的重组后复牌也成了“闪崩”的重要原因,注册于广西桂林的某公司即是典型。在停牌4个月后,公司7月9日晚发布公告,决定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两资产各100%股权变更为现金收购资产一51%及资产二40%股权。复牌后,公司股价连续四天跌停。

对于此次重组的变动,有投资者直接询问:该次资产重组的失败是否意味着公司在经营方面出了问题?公司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由于筹备期间影视文化行业的市场环境与监管政策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原交易方案预计难以通过审批并且也无法最大化满足上市公司的诉求。在此情况下,该并购事项并非失败,而是公司主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改为以现金方式收购标的公司部分股权。

再如近年来重组一再失败的山东某公司,其于5月18日晚宣布终止重组后,公司股票自5月22日复牌后连续录得四个跌停。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8日,由于前日晚间公司披露原拟收购一家出口跨境电商企业,但由于与交易方最终未能在此次重大事项的核心条款上达成一致而终止收购,公司股价当日全天在跌停线附近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