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企业减负重在“降费”

2017-07-18 20:37: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为了企业减负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决策层近年一直致力于减税降费。系列举措实施后,成效逐步显现,但空间仍存,尤其是“降费”。

日前举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清理并减少各类检查和罚款,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禁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行业协会不得强制企业入会或违规收费,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减税降费”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过去近二十年,中国依赖每年高达20%~30%的出口增长,创造了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速。但这几年,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需求不振和成本拉升的两头夹击之下,盈利状况不断恶化。企业要想活下来,就必须转型,而转型的路无非两条:一是创新,二是降低成本。此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减税降费”举措对企业而言就是雪中送炭。

就减税而言,继2016年实施全面推行“营改增”减税超5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施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等6项政策措施,使得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3800亿元。虽然未来在增值税、所得税税率方面尚有下降空间,但继续大规模减税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根据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5.57%,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20%左右,从这个口径看,中国企业税收负担似乎没有大幅下降空间。

之所以出现小口径税负(纯税收)不高,大口径税负偏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罚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占比过高。如果把有些部门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办事难的制度性成本都归结为企业的“费”,则企业的“税费”负担就更大。例如越权收费主要指下级政府行使上级政府收费权,自设收费则是没有经过财政、物价等部门会商程序,自行设立的不合规收费项目。

而且,“税轻费重”将带来不良后果,诸如容易给地方政府和部门留下寻租空间;影响财政透明和服务型政府构建;造成企业总体“税费负担”过重,阻碍企业转型升级等。

决策层也逐渐将重点转向“降费”,今年国务院就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作为降成本工作重点,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额度中,降费占比超过60%,目前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已经出台实施,规范涉企经营性收费工作也在进程中。而且,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乱收费、乱摊派,中央和31个省区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近日首次在财政部官网集中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