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消费金融ABS驶入“高速” 市场倒逼机构思维转型

2017-07-18 09:23:2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7年上半年,ABS总发行量达4623亿。上半年来,消费信贷ABS规模发展迅速,在交易所上市的产品中消费信贷ABS发行量占比37.6%,稳居第一大产品。面对巨大蛋糕,资本争相布局。场内公募市场蚂蚁金服、京东金融ABS融资金额较大,前者融资额已达千亿规模。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加入了消费金融ABS市场的道路探索之中。51信用卡合伙人杨宇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这个市场还处于启蒙期,现在券商和信托已经开始接触互金平台的资产。进取型资金方先入场,后期大型机构跟进的时候,市场才算真正发展起来。

目前,51信用卡 已经通过京东金融ABS云平台发布了1.6亿“京东·51人品贷私募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国内互金消费金融资产做ABS的参与者。

杨宇智表示,2016年开始,消费金融ABS开始进入快速轨道,今年更甚。但作为资产方,与资金方合作的同时也需修炼“内功”,即时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提高效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产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小额,其二是分散,这样资产本身适合进行证券化运作。消费金融资产用途在消费上,整体风险不集中,同时待开发量大,市场规模在不断上升”杨宇智说。

于此同时,随着新型资产——互联网金融企业消费金融类资产的加入,市场也倒逼机构思维转变。作为资金端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代表了传统金融理念,资产选择上更倾向于传统资产。当大数据风控为依托的互金消费金融类资产兴起的时候,机构面临着思维路径的转变,而目前市场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多机构性资金的进入。

东方花旗董事总经理汪洋表示,“近年来,银行机构逐渐介入消费金融市场,但传统机构对现有资产风控不好把握,其真实性存疑,就很难下决心做这块业务。”

汪洋认为,资本信用的介入有助于解决机构的风控痛点,对消费金融ABS的进一步推进。“在时间的推进下,市场上专门的投后资金会越来越多,通道和资产也会越来越多。由这种信用等级较高的资产形成方初步形成资产,进行第一轮证券化。而后,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实现平台未来资产证券化,从私募走向公募是一种不错的实践方向。”

消费金融ABS市场也在倒逼中介机构本身从顾问投行,重新定位为资本中介型投行。“资金方与资产方面临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对于中介机构来说,真正参与这样的过程,能够将标的资产‘翻译’成目前传统机构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才是未来在ABS产业链中发挥作用的一种正确方式”汪洋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