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上半年要约收购数量激增 “野蛮人”混迹要约收购之列

2017-07-17 09:48:56    红刊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过去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的要约收购,自今年以来频现A股市场上。这与政策面和市场环境不无关系,去年9月的并购重组新规和今年2月的再融资新政中的硬指标,把不少想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并购重组的发起者拒之门外。要想收购,就得有真金白银,因此要约收购也就走向了前台。但要约收购中,也不乏野蛮人混迹其中,火药味十足的股权之争大戏也在资本市场一幕幕上演。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监管层应从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目的两方面加强对要约收购的监管。

上半年要约收购数量激增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向其他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收购其持有的股份来提高股权的收购方式。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红周刊》表示,要约收购一种是当某一股东持股达到30%时,如进一步增持,就会触发要约收购,这种是强制要约,《证券法》也规定,要约收购期限不得少于30日、不得超过60日;除此之外,王律师还说,另一种情况是自愿要约收购,哪怕某一投资者持股为0,只要他想收购一定规模的股份,就可以提出要约收购。不过要约方需向交易所和中登公司缴纳20%的要约收购保证金。

在过去的几年间,要约收购一直不温不火。数据显示,从2012-2016年,A股发布要约收购预案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4家、5家、14家、15家、6家。但今年年初至7月13日发布要约收购预案的公司就达到12家,其中有两家为A股公司收购港股公司,1家为A股公司要约收购A股公司,剩余9家为非上市的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大股东要约收购A股公司。(见附表)

这12宗要约收购预案中,到目前尚未出现被监管层否决的情形。

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红周刊》,要约收购的发生通常有两种可能:1,提高控股权,大股东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以便在企业高速发展时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一般是部分要约收购;2,发起全面要约,再私有化。这种情况在中概股回归的过程中较为常见。

要约收购在港股、美股等海外市场很常见,为何今年以来频频出现在A股呢?

这与政策面和市场环境有关。上述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表示,2016年9月发布的重组新政和2017年2月再融资新政中,重组新规对借壳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如对于标的资产的认定标准,从资产总额单项指标调整为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营业收入等5项指标,再融资新政也提出了“再融资规模不得超过总股本20%”、“距上次融资资金到位不得少于18个月”两条规定。这些硬指标直接导致通过参与定增获得控股权的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