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在加速成形,“拼船出海”将事半功倍

2017-07-17 09:46:2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回想起两年前将公司注册在珠海横琴的举动,曾在美国做过电商的澳门人周运贤觉得正确无比。

周运贤注册的是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他告诉第一财记者:“我就住在澳门,横琴有天然的交通优势,每天过关往返十分便利,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到公司了。而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资源与我们团队的整体定位非常吻合,比如说开发跨境电商平台的工程师在澳门月薪将近3万元,而在珠海只要1万元。”

周运贤的例子,只是粤港澳大湾区内众多跨境人才的缩影。在这个有望与世界级湾区竞争的大湾区内,作为经济推手之一的人才流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与此同时,产业的合作也愈加紧密,交通规划日益完善,备受瞩目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正在进入尾声,港澳与内地城市的时空距离在快速拉近。

最新公开消息显示,国家层面牵头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初步成型,日前正式上报至国家发改委。7月1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了合作的目标、原则、重点领域以及体制机制安排。

种种迹象表明,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人才流动频繁

人员流动趋势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变化。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粤”,即珠三角九市内的人才流动状况。

陈亮发现,这两年深圳和东莞之间的人才流动呈现加速的趋势,虽然是双向流动,不过深圳流向东莞的人才要多一些,深圳是净流出城市。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电子信息领域,随着华为终端总部从深圳搬迁至东莞,OPPO等东莞本土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松山湖片区提出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基地后,深圳大量人才搬迁至东莞。不过,在另一些领域,比如金融和IT行业,深圳对东莞形成虹吸效应,东莞的人才往深圳流动较多。

陈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上述趋势在深圳其他周边城市也存在,比如惠州和中山,但是在东莞最为明显,因为东莞的产业链相对来说最完善,生活成本也低,政策支持力度也大。”

1234...全文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