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试图综合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行不通——与何祚庥教授商榷

2017-07-13 09:21: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重建经济学价值论,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发展到现代经济学包括劳动但不限于劳动的多元要素价值论,并据此构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不是一个新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财富和价值的多种源泉不断涌出,经过长期理论探讨和激烈争论,我国经济学界终于在世纪之交就“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取得共识。人们看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多元要素价值论和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论,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然而,许多有识之士对经济理论的这一演进可能不甚了然,他们出于推进改革开放的初衷,基于对客观事实的直觉,禁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财富和价值的源泉不限于劳动,为什么不可以将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合成一体,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何祚庥院士近日提出的倡议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他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的争论已持续一个多世纪之久,至今难见统一;他提出鉴于物理学关于光的本质的旷日持久争论最终走向了统一的史实,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包括“知识或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四要素’的‘新’政治经济学”,这种“新”政治经济学应当建立在一个劳动和效用相统一的新劳动价值论框架之下,以解决经济学已持续150年之久的争论。

有违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初衷

何教授指出,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包含知识或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等要素,我以为他说得对;然而,对他主张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四要素’价值论”,我则深表怀疑。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论及价值源泉时,从来不会将目光转向劳动以外的要素。在马克思看来,出于哲学、历史、逻辑及现实的多种缘由,商品价值的源泉只有劳动,而且是与具体劳动相对应的所谓抽象劳动;至于土地和资本等其他要素,则被他只看作劳动创造价值的工具或对象,而绝非商品价值的源泉,甚至这些要素本身的价值还须通过(具体)劳动才能得以保持并被转移到新产品之中。

当然,就商品体或其使用价值创造来说,马克思承认,除了劳动,还有(而且必须有)土地和资本;人们也许会就此推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循着这个思路,把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也从劳动扩展到土地和资本甚至科学技术呢?何况现实生活早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