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马云和宗庆后都入局的无人便利店 似乎还有“硬伤”(2)

2017-07-10 11:07:4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概念火热但模式仍有硬伤

无人便利店火爆背后,其实是其线下场景带来可想象的诱惑。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等“APP+场景”的模式探索,无一例外的成了“爆款”。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店现在的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痛点。首先中国没有自助购物的消费习惯,无人店的货品丢失率、设备耗损率、店内卫生等都需要考虑在内。此外,目前想要进入大部分无人店,消费者第一步需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验证身份。这对年长的消费者顺利使用无人便利店设置了不低的门槛。

无人便利店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为时尚早。原定3月底向公众开放的Amazon Go推迟开业,原因在于技术难以准确跟踪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

Amazon Go能够完美运营的条件是:店内少于20人或当消费者移动缓慢时。一旦店内消费者多于20人,商品从货架上被移出具体位置,技术便难以监视。

简单来说,当店内过于拥挤时,Amazon Go可能会崩溃。国内同样面临这种尴尬,识别、传感、支付等无人化技术手段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消费者行为是随机的,实时传导到后台并且进行判断回传难度极高,准确率将大打折扣。

目前,无人便利店并非完全实现无人操作,其更像一个大型的“自助贩售机”,它在品类上做了丰富、空间上做了扩容,在用户体验上可以直接触摸商品,支付的手段其实并未做到传感免支付,更多的是在扫描区域手持支付,现在的无人模式更像自助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