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躺着挣钱”到“躺着中枪”:制度改革停滞下的新三板做市商

2017-07-07 09:25: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新三板做市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家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做市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7月6日,第一财经新三板峰会在上海召开,参会券商做市部门负责人围绕做市制度、做市商功能、做市行业和做市业务转型展开讨论。

近日,受到创新层预期落空、基金产品到期和产业资本减持等多重压力,三板做市指数跌至1050点附近,接近股指基准点。与此同时,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停滞,做市企业纷纷把交易方式改为协议,给做市商带来巨大压力。

不过,制度缺失也在倒逼做市商更加关注企业的质量和成长性。规模较大、业绩较稳定,以及成长性好、竞争壁垒比较高的做市企业仍然受到追捧。今年前6月,不到15%的做市股票贡献了41%的做市成交额。

告别"躺着赚钱"时代

新三板做市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家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做市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做市制度是新三板借鉴境外资本市场为场外证券市场定制的交易方式,于2014年8月正式试点。做市商的作用是给难以估值的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报价,通过买卖价差实现盈利。不过,由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低迷,价差收入向来不被新三板做市商列为主要收入来源。

中泰证券做市业务部负责人郝钢在第一财经新三板夏季峰会上表示,即使按照最大5%价差计算,以上半年做市成交总金额,平均每家做市商价差收入大约在1500万元,这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做市商基本上是亏损的,因此靠差价来盈利不可持续。

截至7月6日,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股票成交累计金额为1278亿元,其中做市股票成交累计52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周四新三板做市成交金额仅1.73亿元,不仅已经低于协议转让,而且只有协议转让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过去新三板做市商赚钱更多依靠类似自营的模式,通过折价取得库存股和持仓市值的增长实现浮盈。2015年时,新三板做市企业数量较少,市场资金充裕。不过,市场供需很快发生了扭转,做市商福利烟消云散。

7月5日,三板做市指数再度创下历史新低,收于1053.4点,逼近股指基准值。经历过2015年市场剧烈波动后,三板做市指数从2015年底开启了漫长的下跌趋势,今年一季度曾一度连续翻红,但4月开始持续下跌,累计下跌10%,创下连续下跌交易日最多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