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专访盛松成: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应对ICO适度风险警示

2017-07-07 09:25:0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3年,以比特币为首虚拟货币加速进入大众视野,除了投资机会,其价格波动之大以及其伴随的洗钱、避税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各界关注,当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不是货币?能不能代替法币?

随着时间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更是涌现了很多ICO项目,ICO是区块链公司或去中心化组织发行初始加密代币,出售给参与者从而融得资金,用于项目开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区块链项目的资产证券化。然而,其背后存在的融资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他也是国内外范围内第一个在2014年初就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从本质上不是货币”的官员。“比特币不具备作为货币的价值基础,是利用复杂算法产生的一串代码。它不同于黄金,本身不具有自然属性的价值,这是所有虚拟货币最大的特点,即‘虚拟性’。比特币能否具有价值,能否成为交换媒介,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信任度,但不否认虚拟货币具备技术价值,是一种资产。”他对记者表示。

同时,虚拟货币具备通缩性,将抑制经济发展。“比特币在2140年达到2100万数量上限。数量有限使得虚拟货币很难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交换媒介,若成为本位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货币供给应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他称。

此外,盛松成也认为,虚拟货币的波动极大,且ICO项目也存在问题项目,加之其是监管空白地,因此应该适当监管,但对于创新性的事物也应该交给市场竞争和时间来检验。

虚拟货币本质上并非货币

从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部分全球央行行长对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的具体属性表态模糊。

比特币经历过辉煌遭遇过低谷,但时至今日,各国对比特币的定性仍然存在分歧。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将其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比特币定义为大宗商品;英国海关税务总署认为比特币是一种货币;菲律宾承认比特币为一种支付系统;但瑞典和德国则坚持认为比特币是商品而非货币。总体而言,各国对比特币的定性尚未形成共识,但大多数政府不认可比特币是货币,而是将比特币定义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