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坐拥最大机器人市场 国产机器人企业仍在“遥望”国际巨头

2017-07-06 16:49: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稳居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的中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

在昨日开幕的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除了安川、库卡等国际机器人行业领先企业纷纷推出重磅产品之外,一众国产机器人企业也纷纷亮出家底,占据了最多的展位数。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的采访发现,国产机器人企业强调自身的优势更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有减速机厂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考虑到进口关税、运输以及生产等成本,国内生产的减速机价格相较于国外进口的大概可以减少20—30%。而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询问后发现,许多国内机器人企业并不讳言虽然被称为本体机器人企业,但核心部件仍为进口。

两相对照凸显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大部分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现状。

中金公司预测,2017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有望超过3.5万台,同比增长60%。市场热度虽空前高涨,但正在发展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上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弥补。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工业机器人产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这前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明显。

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