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挖矿”到ICO融资的虚拟货币生意经(6)

2017-06-28 22:37:3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当然,欺诈的确是客观存在的。黄立峰对记者表示,“例如一些ICO项目打着积分返现的旗号,或者团队都在国外、无法了解情况的,这从一开始就基本可以认定。”

如今,ICO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程序,这让不少问题平台钻了空子;各界的投机心态严重;部分ICO前期夸大宣传,与事实严重不符;融资后没有持续监督约束机制。

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ICO高效且便捷的特征尤其明显,未来IPO如果能将审计、财务等数据“上链”,那么或许审批效率、透明度都能提升。当然,想象空间很大,风险必然存在,而且要做的也更多。

全球各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对于创新,监管不可“一刀切”地抹杀,但对ICO进行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引入第三方审计是必要的。

就海外监管机构的态度而言,其多数采取“监管沙盒”(RegulatorySandbox)制度,监管沙盒是一个“试验区”,市场放松产品和服务的法律监管和约束,允许传统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在这个既定的“安全区域”内试验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等创新,甚至可以根据“试验结果”修改和提出新的法律制度。这种稳定的监管环境有利于增强代币发售中消费者和机构的信心。

在创造适宜监管环境的同时,众多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至少要了解该项目的一下信息,包括:该公司的注册地、法律架构、代币的分配机构、安全性、监管风险、外部或者内部审核、代币发行合同以及实际代币发行软件的编写者和开发者、支持代币销售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等。

此外,《2017年ICO信息指引》也建议,可以建立“合格投资者”准入制度,由于发起人进行ICO而发行的代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与复杂性;支持鼓励PE/VC支持项目发展,尽管区块链ICO给了普通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机会,但一些投资者往往无法应对较高的风险,PE/VC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具有专业的投资基础;此外,也应该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向区块链项目开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首页上一页...345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