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为什么香港人觉得创业是一种不靠谱的行为?(3)

2017-06-26 10:08:2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政府因素

香港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法治精神毋庸置疑。但是长期在英国政府管理下形成的官僚队伍,行政能力很强,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香港可以在金管局前局长任志刚带领下挫败索罗斯,但是在科技创业方面支持力度不足,比如香港创科局在因政治争拗拖延三年后,在2016年11月正式成立。李泽楷大力推动的数码港最终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对内地经济发展概括为官员的GDP锦标赛,官员为了升迁而在经济发展政策上大力创新。而考虑到香港官员晋升路径的相对固化和可调动行政资源的相对不足,这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创新和深港粤大区能否形成改变?

不管是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还是深港粤大区,都是希望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香港和内地的融合。从香港的出路来看,也必须要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圈当中,香港新任行政长官也会努力推动这件事情。那么这两个改变能否形成好的效果呢?

美国管理学家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从这些角度分析,香港的要素条件是具备的,也是有着发展契机的,比如一带一路,香港可以有效融入成为重要的资金枢纽和企业出海平台。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香港的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外向化。

港交所总经理李小加自上任以来,作为有着内地背景的资深投行家也在大力推动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内地著名学家巴曙松也担任了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这种人才流动可以促进内地和香港的相互融合。作为香港政府,也应该大力支持香港本土风投的发展,推动风投向内地发展,加强香港高校科研资源和内地的对接。

香港的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学习内地的一些做法。香港政府在合法依规上十分优秀,但是在创新精神上还是有所不足。当前香港政府和内地政府主要是在政府招商的层面,但其实当前的形势下,这种效应正在下降。

香港的人才也需要加强和内地的融入,香港的创业者也十分优秀,大量名校都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香港这些年缺乏创业的偶像,无法形成标杆效应,更无法形成创新风味浓厚的圈层,缺乏多元化的互相影响。

加强产业链的对接也是一种做法,香港地少,生活节奏快和缺乏相对自由的空间都是对创业的压抑因素。香港和广东的产业链互补,而广东相对广阔的空间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香港科技创业的试验田。

在电影《志明与春娇》当中,我们看到余文乐扮演的角色前往北方发展,这是香港和内地人才流动和经济互相融入的重要表现,香港的电影业已经体现出了很明显的向内地流入的趋势。如果人才和其他要素也能够在香港和其他地区自由流动,那么无疑香港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向远之系管理学博士、媒体主编)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经济学家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