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经济学家:金融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 变节奏不变目标

2017-06-23 09:03:0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金融去杠杆“牵一发而动全身”,市场敏感且反应相对“剧烈”。因此,从近期一系列的监管表态来看,为避免去杠杆过程中形成新的风险,未来很可能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调控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但是,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政策方向的转变。

金融去杠杆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将如何演绎?去杠杆的周期有多长?有没有一条最佳的解决路径?上海证券报特别邀请长期关注这一话题的多位国内专家,跟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去杠杆已取得初步成效

监管部门正调整节奏

上海证券报:金融去杠杆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从金融去杠杆引发的市场效应以及监管层的表态来看,是不是步骤可能有所放缓?

曾刚:首先要明确的是,金融去杠杆并不是指金融业规模收缩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的下降,也不是指对所有金融业务和所有领域不作区分地进行限制。

在我们看来,金融去杠杆的提法,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金融业的规模扩张速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意味着货币信贷增长应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以内。二是压缩与实体经济无关的不当创新,尤其是对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各类业务,应加大治理力度,逐步消化存量、严控增量。

就以上两个目标而言,今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货币信贷增长方面,广义货币增速明显下降,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效应已得到有效遏制。不当创新方面,随着市场利率中枢的上行以及监管强化,也得到了有效抑制,业务增速明显下降。不过,考虑到存量业务的消化需要一定时间,现有政策方向仍会持续。

在监管趋严、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过程中,原有的扩张速度较快或套利业务比较激进的机构,在短期内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进而对整个市场的情绪也会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市场波动的加大。为避免去杠杆过程中形成新的风险,监管部门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调控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但是,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政策方向的转变。从中长期来看,步骤缓急并没有太多实质性意义。对机构而言,根据去杠杆的政策方向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调整,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鲁政委:从目前的理解来看,还无法确知去杠杆政策的数量目标。如果从定性的角度看,去杠杆要经历“三部曲”:首先是要力求做到耳聪目明,然后是颁布新规范,最后是出台处置存量方案。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