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美经贸新阶段 BIT谈判宜加速

2017-06-22 22:01:3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且逐渐打破此前“美国企业在中国设厂,中国产品销往美国”的认知,中国企业在美设厂以及中国市场为美国产品创造贸易机会,令中美经济的互补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月21日,中国在线销售巨头阿里巴巴在底特律举办中小企业论坛,超过3000名美国中小企业和合作伙伴出席,声势颇大。马云还在现场劝说美国小企业相信中国是它们的市场,称阿里巴巴未来5年可在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而就在前不久,2016年底投资10亿美元在美建厂备受关注的曹德旺,因《纽约时报》报道再度成为话题人物。虽然曹德旺回应有关福耀玻璃的报道与事实不符,诸如罚款金额、辞退人数等方面多有出入,但不可否认,中美之间的投资环境差异,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得不研究的一个课题。

福耀玻璃和阿里巴巴都是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代表。这些也表现在数据上,一方面,2016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达到5196亿美元,中国已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美国出口的26%波音飞机、56%的大豆、16%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的目的地为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ODI)的增速较快,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5年对美ODI平均增幅58%,远高于同期中国ODI整体增幅。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行业更多转向先进制造业、消费和高技术产业,显示中国企业寻求技术等战略资产以及进入美国消费市场的需求。

尽管如今中美经济关系密切程度已如此,但作为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空间依然不小。双边投资就是一个方面,虽增速很快,但规模都还很小,与两国的经济地位和贸易关系不相称。中国ODI起步较晚,存量规模仍然不大,占GDP比重偏低。而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截至2015年美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

福耀玻璃和阿里巴巴赴美体现的中美经济互补性,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驱动中美双边投资的主要动力。不可否认,两国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强烈互补性会长期存在,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论是技术、市场寻求型动机,都会推动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而美国如果能够在中国拉动内需的背景下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则双方均可借助彼此的力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