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贾康:金融监管的哲理与监管机构改革思路

2017-06-22 16:37:3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金融监管这个事情我作为研究者发点议论:实话实说,谁坐在监管者的位子上其实都如坐针毡,因为它是很有难度的。但是我们确实应该顺应需要提高监管水平,尽可能顺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规律和防范风险的规律。这里面的一些争议——比如说“一行三会”这种机构框架合适还是不合适,讨论起来见仁见智,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如果从哲理上讲我想先说一下:我觉得无论怎样考虑监管机构的设置和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一个总体而言的顺应规律的哲理,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确实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间需要有金融监管,处于监管的位置首先看的是规范性,但是前面有个大前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已升华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但它基本的句型没变,硬道理的逻辑没有变。发展中金融必然需要创新,创新就一定要突破原有的一些规范。所以,从监管这个视角来说,如先强调什么东西都要有规范你才能发展,其实是做不到的,大的原理上,是发展中规范,这是一定要在改革创新中认账的一个大前提,即在前面对市场主体给出弹性空间的这样一个监管,才能总体把握住自己处于改革创新进程的合理性。

“发展中规范”当然后面跟着还有“规范中发展”,这两者的权衡与互补天经地义,因为在发展中如果对风险因素于创新过程中经过一定的试错和判断以后看得比较准了,有八九不离十的把握的时候,你就必须出手了,因为这时候对这样一些风险点作了规范控制以后,这个金融运行才能健康地再发展。但是要想把这两个不同表述出来的相互关系权衡好,结合在一个体系之中,确实是比较棘手的事情。

我从互联网金融来观察,一开始管理部门还是有这样一个基本态度,包括身为高官的央行的领导都说过,不会掐死乍看起来还是带有一点儿乱象特征的互联网金融,要允许它在创新试错中间发展。但后来一旦出了比较明显的问题以后,实际的社会环境压力下管理部门往往就只强调规范,即一定要把它管好,不管好是过不去的。但一种倾向引来另外一种倾向,进一步创新的试错空间,似乎就被封杀得非常有限了。在这种摇摆中“一个倾向掩盖另外一个倾向”的不断打摆子的过程中,希望中国在总体上最终得以走出来,即在创新能够往前推进的这个波浪式过程中能够不脱离前进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