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沪股通6月“北热南冷”迎MSCI 利好落地是否可持续?

2017-06-22 09:07: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期,在A股纳入MSCI的预期之下,大盘蓝筹股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沪港通相关数据显示,自6月份以来,沪港两地资金流动情况一改过去“北冷南热”情况,北上资金在这段时间内显著多于南下资金。

6月至今,沪港通北向资金的量为36.17亿元,南向资金的量则只有9.46亿元,北上资金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是南下资金的4倍。沪港通资金一向被认为嗅觉灵敏,这背后和市场预期A股加入MSCI有着较大关系,被北上资金大举买入的蓝筹股也在近期频创新高。

如今,A股已经确定加入MSCI,利好落地,沪港通“北热南冷”的情况又是否可持续?

“北热南冷”明显

沪港通自开通以来,基本上处于“北冷南热”的情况,自2014年11月份开通,沪港通北向资金的流量为1549.47亿元,而南向资金自开通以来达到了4128.20亿元。

但是本月以来,情况出现了逆转,到目前为止,沪港通北向资金的量为36.17亿元,而南向资金的量则只有9.46亿元。可见,本月以来,沪港通中从港股市场到A股市场的资金量大幅度增长,以至于超过了由A股到港股市场的资金量。

相对来说,“北热”的现象在深港通中的表现并不明显。自2016年12月份开通以来,北向资金量总体来说一直比南向资金量要多,北向资金的量基本上是南向资金量的两倍。今年以来,深港通中,北向的资金量为820.30亿元,而南向的资金量为412.25亿元,而本月以来,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2.1亿元和59.33亿元,也基本上维持着差不多的比例。

不难看出,很多沪港通“北上”资金正或是冲着MSCI的预期而来,毕竟和MSCI相对应的股票更多地聚集在沪市市场上。

与先前方案对比,这次正式方案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标的股票数量由169只提高到了222只,A股权重有所提高,并且出台了两步走的初始纳入计划方案。正式方案将AH两地上市的A股也纳入在内,因此多增加了国有五大行、三大保险公司,以及多家市值千亿元以上的券商。

持续性几何?

6月份以来,在北上资金的推动下,多只沪股通股票的成交相当活跃,包括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股票多次进入沪股通成交金额排名的第一名。其中,沪股通中的中国平安的成交金额为46.45亿元,而贵州茅台的成交金额为37.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