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上影董事长任仲伦:《摔跤吧,爸爸》把中国电影摔了一跤(2)

2017-06-20 09:19: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表示并不能完全怪观众:“中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越来越怪。从二十一世纪初叫越看越骂,越骂越看。到后来发展成不烂不卖。这个真的非常非常怪,真的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但是我不完全同意的是责任大概不在观众吧,因为今天中国电影市场高度垄断,排片率决定一切。2016年是资本立威,资本小试牛刀,资本方掌握电影制片公司,还掌握院线,垄断的结果一定造成观众学习的能力是被极度的限定了。”

如何改变现状?从导演角度看,冯小刚认为:“导演没办法猜观众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导演可以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导演来说,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选择要讲这样一个故事,拍这样一个人物,拍这么一部电影的时候你自己首先喜欢它,是不是爱这个故事里的人,你是不是有特别大的欲望需要把它拍出来,你不用去猜那些观众,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喜好,导演别把观众当上帝,把观众当成一个对手比较好,当成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对手,我觉得像遵守对手一样的遵守观众。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里的钱是两回事。是这两种尊重。导演想的是怎么能够征服观众,用自己最大的诚意把电影做好。”

事实上,这几年,大量导演一来是为了控制风险,二来或许是出于懒惰,投机取巧,找几个当红的明星、选几个热门的题材或者热门的IP就算是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工作,事实上,随着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提升,这一套做法已经渐渐不奏效,两年票房的戛然而止就是最好的教训。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也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课,一直在中国不受待见的印度电影,通过一个冷门的励志题材,竟然获得了超过12亿票房,这在中国电影圈内引起了众多电影人的反思。

任仲伦表示:“《摔跤吧,爸爸》把中国电影摔了一跤,它的故事、题材有什么特点吗?没有,最本体的是抓住共鸣。电影其实需要共鸣的,电影的需求不会消失,也会继续增长,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能够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