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IPO相关问题不能视而不见(2)

2017-06-19 17:42:5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另一个备受诟病的是A股“只进不出”。这半年多一年,新股上市一个月五六十家,但退市寥寥无几,一年1~2家而已。对标成熟市场,这样的状态明显不合理,且退市公司少的原因,并非A股上市公司普遍优质,而是退市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上市一段时间后,因行业环境或自身经营等问题,丧失了持续盈利能力,不具备继续上市条件,理应退出资本市场。但在A股市场,大部分濒临退市的公司,都以借壳、重组等途径临门一脚“恢复”持续盈利能力,部分常年未恢复持续盈利能力者,亦可通过财务手段规避退市政策,继续留在A股市场。于是在A股形成了炒作“壳”资源的恶习,许多人乐此不疲,甚至出现了因专门炒作“ST”股而获利匪浅的“牛散”。

这也导致一个十分滑稽的现象,作为公司退市与否发主要考量——连续三年亏损退市,在A股市场几乎没有真正执行过,或者说二十多年来极少有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因为连续亏损、丧失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被借壳。此类情况某种程度上成为监管视而不见的潜规则。

可见,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很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执行到位,也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刘士余主政证监会以来,一直以“铁腕治市”著称:叫停忽悠式重组、出台借壳新规、严处“铁公鸡”、痛批“高送转、怒骂资本大鳄,不一而足。包括日前重申对券商的要求,这些对于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无疑具有正面意义。

这些监管举措,有些因治乱之需的新制度,有些则是已有的旧规则。以近日备受关注的证券公司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为例,相关规定早已有之,只不过证券公司在客户开户时只将此看作一个流程,而非要求。退市制度更是如此,二十多年来一直存在,只可惜执行时一直大打折扣。

总之,在当前股市低迷之际,暂停IPO并非明智之举,应该常态化IPO发行。但对于IPO相关的新股上市即大涨、中签等于赚钱,以及A股“只进不出”等不正常现象,监管层不能坐视不理。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