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管涛:引入逆周期因子 汇率政策仍面临考验

2017-06-19 10:46:5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引入逆周期因子,汇率改革方向依然未变,在目前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机制下,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实际上是对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完善。原来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主要反映外部冲击,现在通过逆周期调节,将内部国内经济变量考虑进去,所以是对定价机制的完善。 6月1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在《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CFRSR)》发布会上指出。

6月18日,由第一财经研究院与东航金融联合发起编著的《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7)》正式发布,该报告旨在建立一套可以与国际“通约”的学术语言和框架,识别描绘和量化评估中国的金融风险,探索管理日趋复杂的金融系统。管涛为该报告作者之一。

2016年,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外汇市场和国际收支总体上处于“负面情形”,市场信心进一步减弱,政府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面临较大考验。

不过,2017年截至5月,外汇储备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回升,跨境资金流动持续回稳。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逆差305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79%和73%,外汇供求关系显著改善。

《报告》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面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中微观层面的“不可能三角”,即汇率浮动、外汇干预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在面对资本流动冲击的时候,上述三大工具至少要用一个或者是组合使用,我们不可能既不想动汇率,又不想动储备,还不想用管制。

管涛称,多管齐下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风险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可信度。其中包括完善市场操作,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5月,中国外汇管理中心(CFETS)自律机制秘书处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国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于汇率改革的方向,以及政策可信度而言将有何变化?

管涛指出,引入逆周期因子,汇率改革方向依然未变,在目前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机制下,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实际上是对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完善。原来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主要反映外部冲击,现在通过逆周期调节,将内部国内经济变量考虑进去,所以是对定价机制的完善。

“下一步,市场将观测逆周期因子如何操作,到目前为止没看到更多细节。市场担心定价机制透明度降低,这需要在运行中观察。”管涛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关键词: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