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人大财经委官员: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

2017-06-19 09:22:49    罗琨/中新经纬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8日电(罗琨)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是当前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如何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是金融从业者和金融监管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在18日召开的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给出了他的答案。他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在操作中还是应当正确把握方向和节奏,把握分寸,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

详解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根本原因

有些专家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为金融业的过度市场化,也有一些金融从业者认为当前金融监管过于严厉,李礼辉对这两个观点都不认同。“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市场化过度,而是金融市场化的改革还不到位。不是金融监管过度,而是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短板。”

李礼辉认为在资产管理领域,市场运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扩张速度,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速度,尚未形成统一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李礼辉指出,过度的商业驱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格局,忽视了风险因素,过度加通道、加杠杆、加差价,脱离了资产管理的本能,这一局面不可持续。“一些金融机构的决策机制受制于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放松风险约束,在负债端拉高理财产品、同业存单的收益率以争夺市场,吸纳资金,在资产端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评估不实,把关不严,过多投资于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和项目,投资于市场风险较高的金融资产,资产品质下降,风险成本上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降低。”

他认为金融监管制度的主要缺陷是一致性不足。“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有一些金融监管规章并非依据业务的基本属性统一制定,而是碎片化地潜藏在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监管制度中,不同部分监管规章有的时候宽严不一。一致性不足的监管规则和行动,容易产生监管缝隙,导致监管套利,不利于风险的监测和控制,而且也容易导致监管滞后,影响监管时效。”

如何弥补金融监管制度短板?

李礼辉认为,要培育专业化的市场主体,风险约束是重中之重。“加强金融监管,政治金融乱象,目的是清理风险,压缩泡沫,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这些都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在操作中,还是应当正确把握方向和节奏,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