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深交所:上市公司增持倡议书应披露员工薪酬与资金来源

2017-06-09 08:49:27    证券时报  参与评论()人

深交所有关部门今日向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等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的信息披露的通知》。

通知要求,公司应当披露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公司应当披露截至公告日上市公司的在职员工数量、结构和平均薪酬;公司应当披露员工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以及取得相关股份的表决权归属;公司应当在公告中充分提示倡议人履约风险、大股东质押风险、股价波动风险。

【相关报道】

跟风“兜底增持”效果“熄火” 机构出逃数量远胜进场

近日,A股市场上“兜底增持”概念异军突起,成了一个颇有看头的热点。目前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跟风”发布了兜底增持的公告,但是从效果来说,市场似乎开始“审美疲劳”,越来越难激起波澜。

罗牛山和国际医学都在6月7日晚间发布了倡议全体员工增持股票的公告,但是到了6月8日开盘,这两只股票不但没有涨停,还出现了冲高回落,分别以上涨1.13%和3.8%收盘,和之前一有“兜底增持”公告就涨停相比相去甚远。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兜底增持”背后是多家公司存在着股权质押的风险,多家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公开资料显示,在这轮市场炒作过程中,除了游资参与其中之外,机构也在进货出货,不过总体来说,机构出货的数量要远胜进货的数量。

“兜底增持”开始不奏效?

6月7日晚间,罗牛山、国际医学宣布“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议书”的公告。国际医学的倡议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提交,而罗牛山的倡议由公司董事长发出,总体内容也是鼓励员工买股,“产生亏损,由本人予以全额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这两只股票近期均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并且创出了近期的股价新低。

不过,和前几天相比,市场对于这两家公司的“兜底增持”反应较为平淡。6月8日开盘后,罗牛山的股价一度冲高,随后出现了上涨乏力的情况,国际医学的情况也类似,截至收盘,两只股票分别仅仅上涨了1.13%和3.8%。

而早在前几个交易日,“兜底增持”带来了不少个股股价的涨停。6月2日,凯美特气、奋达科技首先发布了兜底增持的公告,马上获得了股价的涨停,6月5日,星辉精密、安居宝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倡议增持并承诺兜底,随后,两只股票都出现了涨停,尤其是安居宝还出现了连续三天的涨停。不过,到了6月8日,安居宝的股价也未能延续涨停,以上涨4.26%报收。

事实上,“兜底增持”概念的走弱或许和政策监管有关,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其中,东方金钰在发布相关倡议公告的当晚,即应上交所监管要求发布了补充说明公告。

从公告看,东方金钰与前期智慧松德、科陆电子等几家“喊买”公司的情况相近,均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高比例质押的情形。截至公告日,东方金钰控股股东兴龙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瑞丽金泽共质押公司股票7.27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高达97.07%。

分析人士认为,实际控制人自己分文不出,却倡议全体员工增持,且兜底增持期大多仅为3至5个交易日,公告日即开始起算,再加之部分公司股价“秒停”,实际留给员工的买入机会极为有限。这种方式难免给人以“口惠而实不至”之感。

上海市某资深投资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兜底增持股价的上涨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喊出来的,短时间内并不需要付出真金白银,却可以让股价上涨。”

“兜底增持不排除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已接近两融警戒线或平仓线,需要激励增持来缓解资金压力;二是股价跌至低位,打算以此来‘蹭热点’拉升。”华安证券投资总监屈放认为。

机构卖出数量远胜买入

目前来看,新加入的“兜底增持”概念股已经有“偃旗息鼓”之时,而之前不少概念股其实也只有“一日游”的行情,在看到消息之后买入,很有可能会被套牢。

事实上,“逢高减持”是机构的惯用手法,概念推动下股价大涨,也为机构提供了很好的“逃离”机会,而从公开数据来看,机构近日在兜底增持概念股上的卖出数量远远多于买入数量。

方直科技在6月2日发布了公告,当天就有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卖出了2262.84万元、891.02万元,分别占到了总成交额的12.89%和5.08%。6月5日,宝莱特发布公告当天,也有机构专用席位卖出了1421.73万元,占到了8.67%。

吉艾科技在6月6日午间发出兜底增持公告,午后20多万手买单蜂拥而至,跌停板迅速被撬开,股价一度飙涨逾8%,当天最终收跌0.39%,成交额急剧增至7亿元,换手率达16.80%。

当天,有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吉艾科技3305.34万元,占总成交的比例达到了4.69%,而到了6月7日,则又有机构专用席位买入1429.29万元,占总成交的比例为2.55%。另外,走势较为强劲的安居宝背后主要有游资进出,而并未看到机构的身影。(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深交所:增持倡议书应披露员工薪酬与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