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报告:预估未来30年我国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 民企增幅突出

2017-06-08 15:41:2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创新能力近年来发展迅猛,可预估未来30年我国的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

该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日共同发布《国家创新蓝皮书:中国创新发展报告(2016)》。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介绍,1991~1999年为我国科技创新的起步阶段、2000~2007年为加速阶段、2008~2014年为稳步发展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各维度创新能力协调共进的发展局面,但创新资源的使用率和创新成果的经济转化率依然太低,需要加大这两个领域的改善力度,衔接好“资源→成果→效益”创新链条,促进知识扩散、转移和使用。

陈劲说,20年来我国不断追赶科技强国的脚步,创新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拉近了与美国的距离,但是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口体量庞大且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蓝皮书认为,必须持续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应继续增加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投入并优化其投入和配置结构,稳定增加基础研究所占比重;通过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创新成果的经济转化率过低,亟须改善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情况,畅通创新成果扩散、转移和使用的渠道,衔接好整个创新链条,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发展的双目标。

蓝皮书课题组分析得出了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排序及差异。北京的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省份,上海、江苏紧随其后,这三个地区的创新综合能力第一主成分综合得分分别是5.78、3.65和2.74。

共有9个省份的得分大于0,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广东、浙江、重庆、山东和陕西,这9个省份的创新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以上。内蒙古、青海的得分最低,表明这两个省份的创新能力较为落后。

从产业分类看,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3个产业是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领先优势明显;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较其他产业略高。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专用设备制造业的R&D人员占从业人数比重和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较其他产业略高;汽车制造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较高。

根据测算的2013~2015年制造业创新指数,201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分为1.1846,比2013年提高了0.1449。从各子系统来看,除创新组织得分在2015年有所下降外,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得分均显著提高。

陈劲介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大型工业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上升中交替领先,从“十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民营大型工业企业两次连续5年领先国有企业,特别是2012年以后,民营大型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力明显再次大幅超过国有企业,并且差距幅度在逐步加大。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李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