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进城农民工是城镇化难点

2017-06-05 19:38:1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中,出现了一个新术语:进城农民工。

以往同类报告中,常见的术语是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这两个术语的特点,都是从乡村的角度,来看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与工作所在地之间的关系。工作地点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的是本地农民工,以外的是外出农民工。与之相比,进城农民工这一术语的特点,是从城镇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关系,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才算是进城农民工。

城镇化有关的三类农民工

通过使用新术语,另外两类与城镇化有关的农民工被排除掉了。

被排除的第一类,是工作在城镇、居住在乡村地域内的农民工。其中,有些农民工是为了节省房租开支,不得不住在远离工作地点的外地乡村;更多的是住在乡村自己家里。

第一类农民工的数量,等于《报告》中外出农民工与进城农民工的差额。2016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6934万,同年,中国进城农民工——即居住在城镇地域的农民工数量为13585万,比外出农民工要少大约1/5,即3349万。

被排除的第二类,是虽为乡村户籍,但落户、居住和工作在城镇周围本乡镇的农民工。这类农民工的城镇化,往往通过城乡区域界定变化(如“村”改“居”、“县”改“区”等)后的“农转非”来进行。“农转非”前,尽管这些乡镇靠近城镇,各方面条件与城镇相差无几,但从统计上看,这类农民工工作在本乡镇,没有进城就业,不算进城农民工;“农转非”后,这类农民工的户籍身份随之改变,不再是乡村户籍,因而也就算不上农民工了。

第二类农民工数量有多少,《报告》没有相应数据。但学者蔡昉发现,近年来“农转非”的乡村人口中,第二类农民工家庭占很大比例。他给出的数据是:城镇新增常住人口中,进城农民落户只占5%,因城乡区域界定变化就地“转户口”的占53%(其他的属于进城工作但不转城镇户口的外出农民工,或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换句话说,来自“农转非”的城镇新增户籍人口中,就地“农转非”的原城镇周围乡村人口所占比例为53%÷(5%+53%)=91.4%。

1234...全文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