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人民币中间价上调135点 续创逾半年新高(2)

2017-06-05 10:44:08    中国证券网  参与评论()人

端午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现三级跳,先是离岸市场,后是在岸市场,短短5天内跳涨600个基点以上,升值幅度超过1%。

从升值日程上看,离岸市场引导了在岸市场的升值进程。因此,这波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进程,显然不是中国政府近期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所致。5月26日,中国央行以自律机制秘书处答记者问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将在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参考前一天收盘价(2015年8月)、参考收盘价+篮子货币汇率(2015年2月)、篮子货币参考时段调整(2017年2月)。从形成机制变动进程变化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使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直接地暴露于市场投机力量面前,此次引入逆周期因子,将使人民币汇率变动更多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动。

相对于在岸市场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更直接受市场供求变化和预期变动影响。2015年8月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后,人民币看似进入了贬值通道。但今年以来,在市场对人民币的一片“看空”声中,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CNH)一改去年相对于在岸市场的“贴水”态势,悄然转为“升水”常态,早已预示了人民币升值潜在前景。

实际上,年初前后市场对人民币的强烈“看空”预期,主要是“看图”的结果;认为人民币将继续贬值的理由有二:高涨的资产泡沫,超发的货币。两者实际上都是指同一件事——人民币发行过多,宏观杠杆过高。综合看,让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迷惑的中国“货币之谜”——中国经济在货币长期高速扩张下平稳增长现象早已存在。最能体现货币综合购买力是购买力平价(PPP),按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即使在大幅升值后,人民币PPP仍要远高于市场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真实价值按汇率法实际上仍然低估:伴随人民币升值过程,人民币PPP与市场汇率比,由2004年的3.0逐步降到2014年的1.7;而主要经济体之间该比值长期稳定在0.8-1.2。可见,看空人民币没有真实的经济基础。

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其一,2012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放缓,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稳居于第一梯队;其次,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改革政策的平稳推进,使得中国经济打开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第三,全球经济复苏仍不平稳,中国在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大多数经济体,有明显的决策和制度优势。

关键词: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