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本轮债转股多为明股实债

2017-06-05 09:36:25    网易财经  参与评论()人

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

网易财经6月4日讯 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论坛6月3-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4日上午,在题为“金融如何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圆桌讨论中,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就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证券如何服务供给侧改革发言。

张志刚认为,从目前已经做的20多家企业,7000亿的债转股情况来看,应该说是一个债转股的变形,多数转股是“名股实债”,签协议转的是股,但是通常约定的那些回购条款。也就意味着5年、7年企业或者是企业的股东、地方国资还要把这块股权买回去。

【发言实录】

信达证券董事长张志刚:

十分感谢,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样一个高级别的会议。之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的主报告我也认真地拜读过,这当中有一节就是涉及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证券应该说是金融改革的产物,在过去的18年里,中国信达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和帮助银行帮企业脱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天因为这个主题我们聚焦在相对小的范围,就是债转股。大家都知道,随着国务院确定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这样一个政策推出,等于第二个债转股又冲出江湖。这次的债转股和90年代末期的那次债转股相比应该说有很大的变化。

可以先简单地回忆一下90年代的债转股。当时1999年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核心就是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支持国有企业脱困。当时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将近600家企业进行政策性债转股。

我把这次债转股叫做报表性重组,90年代我们国家财政和银行分家,原来由政府投资的项目是通过拨改贷的方式进行投资,就是拨款改贷款,这样的话一大批重点项目实际上是没有资本金的情况下牵涉起来的。因此投产之日基本上就是亏损之时,因为建设期的利息就把他拖住了。

90年代末期的债转股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把原来应该作为投资的,但是作为贷款的这部分资金重新又转成股权,这个债转股本身确实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最主要的是银行端把原来的不良贷款消减下来,而充实了企业的资本金。从1999年到2002年四年的时间,对600家企业平均负债率从75%降到了50%以下,而且转股之后,一半的企业从亏损转为盈利,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