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欧美出现分歧,中德合作空间增大(2)

2017-06-02 10:06: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相反,在这些问题上,中德两国主张相似,有广泛合作空间。

中德同为出口大国,均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强大的欧洲有利于推动全球发展;在减排、环保等问题上,中国的政策力度之大亦为罕见,德国方面也认为未来中国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伙伴之一;在对外援助等方面,中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对于全球减贫、减少人道主义灾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访,中德两国再次确认了共同主张,向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为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而共同出力。对于彼此关心的全球重大事件开展政策协调,两国政治外交合作渠道将显著拓宽。

其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今年以来,德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明显趋于积极,由最初的疑虑(主要担心中国以此改变现行国际秩序)转为理解和支持,并愿意参与其中。德驻华大使柯慕贤就称,“‘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可助力沿线基建建设,缓解难民危机,德企也可从中获益”。框架已有,目前亟待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大力提升企业参与意愿。

一是开展产能合作。中国拥有资金、装备、人力优势,德国技术优势突出,双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建、装备制造等合作具有先天优势。中德在非洲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此次总理会晤重点议题之一,以往中欧开展三方合作局限于救灾、培训等低敏感领域,中德可尝试突破传统,重点推动在非产能合作,惠及三方。

二是深化金融货币合作。中德货币合作起步较早,法兰克福已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德国还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及第四大股东。未来还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强化合作,如升级法兰克福人民币离岸中心,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加大货币互换规模,成立合资基金,为沿线建设项目提供流动性支持等。

三是开展人文交流。人心相通,“带路”才能连通。中德分处丝绸之路东西两端,人文交流的不断充实,将为打造牢固持久的中欧合作奠定人文基础。中德刚刚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此访恰为深化人文交流再添一把火。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中德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正由“生意伙伴”逐渐过渡为真正的全球伙伴,未来的中德关系将更具国际视野,其“全球意涵”也将日益显现。(李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

第一财经转载自“观点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