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央行行助:近期金融市场波动 MPA考核不“背锅”

2017-06-01 09:19:3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5月在金融去杠杆、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之下,货币、债券市场再次风声鹤唳。进入6月,除了监管因素之外,月末金融机构将迎来二季度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并没有减少。

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表示,近期货币和债券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有一种看法认为与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有关,这并不准确。她进一步强调,MPA并非金融市场波动的源头,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央行也将继续探索和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工作。

MPA并非金融市场波动源头

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的传言自去年10月开始在市场流传,并于当年的12月19日最终落下实锤,央行称2017年第一季度起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更为审慎地开展业务。

自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的消息传出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债市经历激烈的多空博弈,货币市场利率全线上涨。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体现出监管层去杠杆、严监管的政策意图非常明确,未来可能进一步将表外理财加杠杆纳入到监管考核中去,后续风险不容小觑,对债市而言是重要的利空。

随后,在金融去杠杆全面趋严的大背景下,国债收益率、货币市场利率不断上涨,截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逼近3.7%,5月22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报价4.3024%,创两年来最高,已经首次高于4.30%的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和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只有一步之遥。

对此,张晓慧在上述文章中指出,“MPA并非金融市场波动的源头,而且恰恰相反,它有利于提醒金融机构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稳定和控制杠杆率水平,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

央行自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

张晓慧称,MPA正式实施后,广义信贷增长较为平稳有序,但未纳入MPA考核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潜藏风险。一是表外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无太大差异,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如果增长过快会积累宏观风险;二是目前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并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事实也是,在被纳入MPA考核后,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过快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