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减持新规不改A股的大势走向

2017-05-31 13:37:1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新规,随后,上交所、深交所也分别发布了相关实施细则。

这距离2016年1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减持新规及细则的变化主体内容大致包括扩大覆盖对象、修改减持比例限制、修改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条款、减持应提前披露等七个方面,剑指市场深恶痛绝的减持乱象。对此,市场反应众说纷纭,但更多的人表达了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这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一级市场盈利、二级市场亏损的局面,最终会引导资源逐渐倾向于二级市场,这对二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利的,甚至有人认为这有望带来重塑资本市场生态的契机。

在笔者看来,过去约束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行为的规则确实存在一些漏洞,对漏洞进行修补本无可厚非,但修改规则的方式有待商榷,本应该给市场一个缓冲余地,至少应该多方征求一下意见,现在贸然修订,并马上实施,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维稳式的监管思路,这并不符合监管者应该秉持的公平、公正、公开等三公原则。

在A股以散户为主,估值总体上仍然虚高的状态下,这个新规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笔者是持中性看法的。各种曲线减持、断崖式减持、清仓式减持、忽悠式减持,确实利用了一些漏洞,但如果资本市场的一些基本制度(IPO正常化、退市制度常态化、对操纵市场及内幕交易严格执法)不健全或得不到严格的执行,靠通过交易规则的修修补补,很难达到效果。

目前的减持乱象,是有深刻背景的。A股炒概念、炒故事之风盛行,而基于基本面的研究太少,导致估值虚高,这为大股东减持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些股票只值10元,你现在炒到100元,大股东为什么不减持?这么高的利益诱惑,不减持才是傻瓜。即使冒着违规风险,有些人也会想办法钻空子去抛售。

比如上证指数,从市盈率的中位数看,还有40倍以上(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这意味着一笔投资40年才能回本,如果这是一门生意,你愿意干吗?但是在股市上却有人冲进去。

市盈率虽然从2015年股灾以来下降不少,但在全球比较来看,依然偏高。比如创业板,50-60倍的市盈率,常识告诉我们就不值得投资,完全是投机。说得不好听,创业板1500点已经是泡沫了,炒到2000点时,已经是疯狂了,但在中国,竟然可以炒到4000点,这就是人性的疯狂。但任何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就像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股票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你炒到多高都可以,但最终都会回到它的实际价值,也就是市场的一个长期的锚。最终,总有投资者需要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