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职称制度改革提速迹象明显 小学教师也可当“教授”

2017-05-27 08:54:26    华夏时报(北京)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职称制度改革提速迹象明显,小学教师也可当“教授”)

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预示着未来,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将迎来大改革。

随后,5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时表示,此次职称制度改革系统地将职称评价标准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同时,职称制度改革将针对“唯论文”和外语、计算机与职称挂钩等突出问题,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要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职称评审导向十分重要,它前端关联着人才培养,后端则关联着人才使用,决定了职称评审标准与方法。”5月24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后,职称评审不仅面向公职人员(如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而且还面向非公职人员,如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雇员。

记者梳理发现,5月份以来,河北、云南、甘肃等地纷纷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地职称制度改革提速迹象明显。

职称制度评定看向综合考核

我国职称制度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不同阶段。现行职称制度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涉及29个职称系列的73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30多年来,这一制度对于激励、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职称不仅与待遇挂钩,与科研资源亦密切相关,比如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对申报人都有明确的职称要求。因此,对于事业单位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高级职称是重要的奋斗目标。

也正是基于附加在职称上面的这些待遇,致使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不惜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

据董登新回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职称评审制度过度单一强调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因此,为应付职称评审,写论文成为大学老师的主业,上课反倒成为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