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穆迪下调中国评级遭质疑: 高估风险低估改革成效

2017-05-25 09:31:2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继去年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至负面之后,5月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3下调一级至A1,并将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下调评级发生在中国改革初见成效且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时,多少让一些中国人有点惊讶。

针对穆迪下降评级的依据,包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一一反驳。比如穆迪预计中国2018年和2020年政府的直接债务将逐渐升至GDP的40%和接近45%。财政部回应这时期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36.7%)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中债资信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对第一财经称,“顺周期”评级跟随经济形势好坏而上下,国际上更推崇跨周期评级,即考虑周期因素来平缓各个周期波动对评级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认为,穆迪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各个经济体,降低中国评级的依据不足,忽略或低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拆解高估的风险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逻辑是,预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将降至5%左右,而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意味着官方相应下调增长目标的速度可能会更缓慢,导致经济更加依赖政策刺激。在货币政策受限背景下,至少在短期内政府将主要依靠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这将造成政府和政府实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支出上升,政府直接、间接债务和经济体系债务将继续上升,中国信用质量下降,因此信用评级下调。

这一逻辑中诸多假设遭到质疑。

中债资信研究总部总经理陈代娣认为,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风险的核心依据——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判断过于保守。目前国内外主流经济研究机构测算,中国“十三五”期间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果区间基本在6%至8%之间,主流结果在7%左右,而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增长年平均目标为6.5%,也是基于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制定的。

“穆迪的判断可能高估了经济增长目标与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值。穆迪将调级的立论基础建立在一个争议很大的判断之上,其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值得商榷的。”陈代娣称。

穆迪对政府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风险高估遭到财政部门质疑。穆迪预计,到2018年和2020年政府的直接债务将逐渐升至GDP的40%和接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