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姚洋: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中国的巨额储蓄?

2017-05-22 13:01:1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在第58期大金融思想沙龙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作题为 “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中国的巨额储蓄”的演讲。姚洋在中指出,中国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背后都是储蓄太多、财富积累太快造成的。而巨额储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口红利、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三个因素综合造成。这样的巨额财富不但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还使得贫富分化加剧,储蓄的增长实际上也在稀释我国的实物资产。因此,为了解决巨额储蓄问题,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投资,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增加政府负债的方式推动消费,提高这一代人的生活水平。

以下为姚洋教授的演讲摘要:

一、中国的巨额储蓄从何而来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发生最重要的事情,是采用了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没有这种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中国不会有这么快的增长,也不太可能有这么多的储蓄。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贡献了巨额的储蓄。

出口就是一种储蓄,GDP的恒等式是GDP=C+S=C+I+(X–M),从中得到储蓄等于投资加上进出口(S=I+(X–M)),这是一个恒等式,它两边是互相决定的,这就是所谓的国内平衡和国际平衡。如果国际平衡在上升,国内的储蓄肯定上升,或者说出口在上升,那么储蓄也会上升,但是有一部分出口带来的储蓄被进口消耗掉了,我国的情况是S-I>0,就变成了贸易盈余。这是出口直接带来的储蓄。

中国外贸情况在2001年是一个分水岭,2001年之前我国外贸增长并不快,但是2001年到2008年短短的7年间,我国出口涨了5到7倍,2001年的时候出口总额只有约2500亿,2008年的时候到了1.5万亿。从2003年开始出现巨额的外贸盈余,这几年实际上还在变大。当然,现在变大是被动的,一方面,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需求下降也使得净出口增加。

上图是外贸盈余的情况,在1994年汇率并轨之前我国的外贸基本上是持平的,基本有盈余也有赤字,符合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规律,但是1994年并轨之后官方汇率从5.5一下贬到了8.5,巨大的贬值大大促进了出口,此后外贸盈余直线上升。

关于2004年之后外贸盈余上升的原因存在一些争论。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2003年之后开始实行紧缩政策,限制了国内的投资,投资不及储蓄增速,这样就积累了外贸盈余。外贸盈余的最高峰出现在2015年的6000亿美元,这是史无前例的。去年我国仍然是5000亿美元,今年期望能降下来一些,因为国内经济复苏了,可能进口会增加,也许有恢复到以往3000亿水平的可能性。

中国出口加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双转型。一方面,2000~2010年,人口红利达到高峰;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劳动力突然增加。结果就是劳动工资上涨比较慢,收入向企业部门转移而导致企业储蓄上升。而我国的企业基本不分红,中小企业得不到外部的金融的支持,因而不得不储蓄,用自己的储蓄来投资。高收入者的高储蓄率实际上推高了居民的总储蓄,我国的居民总储蓄率接近GDP总量了,但是高度集中。根据西南财大做的财产统计,最富有的千分之一储户贡献了我国所有居民储蓄的三分之一。所以,中国过去二十多年财富集中的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这是世界各国的劳动人口的比例。蓝色的这条线是东亚,其实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占了东亚人口的90%以上,可以很明显看到,改革开放后劳动人口比例不断增长。到2010年,我国2.64个劳动人口养活一个不劳动的人口,不劳动人口就是小于16岁和大于65岁的人。因此,直到今天我国的人口结构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需要注意到,南亚地区劳动人口比例一直在上升,要到203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人口结构才会被南亚超越。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地区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洲的总人口有7亿多人,本世纪中叶会变成1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