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央行主管媒体:金融发展和监管要形成强大合力

2017-05-22 08:44:16    金融时报  参与评论()人

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效果正逐步显现。

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继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之后,4月末M2增速再度下降。数据显示,4月末M2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备受各方关注的同业存单的发行量近期也开始降温。有数据显示,同业存单3月份发行量突破2万亿元之后,4月份发行量环比下降幅度超过三成。

无论是M2增速的再度下降,还是同业存单发行量的降温,都被认为是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反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波动,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分析,对于当前的监管“重拳”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央行以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近日也有所回应,或表示“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或强调“处置风险要讲究策略和艺术,不能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

毫无疑问,市场各方对于当前金融强监管去杠杆要有稳定预期,无需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始终注重短期调控政策与中长期金融改革相结合,重视金融体系“在线修复”,重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当前加强金融监管、温和去杠杆的系列举措,既不是所谓“休克疗法”,更不会“引爆雷区”,而是要化解金融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中滋生的种种隐患,弥补监管短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强大合力。

过去10余年,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不容忽视的是,金融业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深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涉足资产管理产品领域,以创新之名开发了不少长链条、跨行业、跨市场、层层嵌套、结构复杂的资管产品,各类“通道业务”流行。这些产品或交易模式往往结构复杂,透明度较低,一方面容易引发交叉性风险传递,增加金融体系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滞留时间延长,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与此同时,有关方面曾经一度存在“重发展轻监管”的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分业监管体制与混业经营模式的不相适应。此前有业内专家撰文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我国金融业进行评估时,就明确指出,我国金融业监管与发展存在冲突。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监管部门习惯于将自己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充当被监管部门的“父母官”,兼有发展本行业和监管的职能,导致发展与监管不分。此外,地方政府往往更是注重强调“促进金融业发展以推动经济”,而对应有的监管职责和“金融风险防控”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