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不要急于立帖吃翔 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万一成了呢(2)

2017-05-19 12:03:47    网易研究局  参与评论()人
图2 媒体报道某租人平台获得融资

租人平台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到了后来,某些平台鱼龙混杂开始变得不可描述,又无法监管。这些平台渐渐成了诈骗和色情的集散地,据媒体报道,很多平台上的人都是职业提供高价性服务的人员,不仅陪吃陪喝还可以陪你啪啪啪,因此这些平台逐渐被打上“色情”、“约炮”的标签。眼看平台终于化身成为卖淫中介,有人大呼:租人的生意刷新了共享经济的下限。由此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基本的大前提:有道德和法律风险的生意,是共享经济所不应该触碰的。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好玩的创意“共享经济”,比如“共享撸猫”,提供各种猫给各位爱逗猫撸猫却又没有时间养猫的人士;再比如“共享厨师”,请人来家里做饭;据说有一个“共享时装租赁”,可以租漂亮的衣服;还有“共享冰箱”,与其他共享资源不同,共享的不是冰箱本身,而是可以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等等。

从比较成功的例子上寻找共享经济的边界,比如网约车和单车,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发现这门生意的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使用成本远低于拥有成本。比如汽车和房子,衍生出来的Uber和Airbnb都是属于此类,尤其在北京,摇号+限购让一部分人有钱也买不到车房。如果以100元界定单价高低,那么充电宝和雨伞就很难共享,而单车和篮球则可以迈过这个门槛。此外,如果拥有成本高,意味着分享之后的收益也会相对较高,如果收益低则商品的拥有者没有动力分享,平台中介商也很难靠这个盈利。如果搞个“共享打火机”,基本就没什么价值了,因为在特定场合低价物品可以当作消耗品直接卖,甚至由政府或者企业提供这些公共服务,反正成本低。当然,共享的物品收益也不能太高,Airbnb在中国国内始终火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价钱和遍地的旅店比几乎毫无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本身的运营成本都快接近收益了,那么物品拥有者更倾向于不共享。此外,使用成本还包括“携带的成本”——自行车大家都买得起,但是把它带进地铁站就很麻烦了;或者全家出远门旅游,在目的地租个车比大老远开车要方便多了。

其次,用完即走,物品的所有权很难被侵占。比如打完车,车还是车主的;租完房子,房还是房主的。当然,即使能带走的也有办法,交押金和绑定信用分都是手段。共享单车一直都有这个问题,尤其是一部分没有电子锁和定位的ofo,在一些地方经常被私人拆锁后自用;租人平台问题更大,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历,即使遇到人贩子也不奇怪。如果将来有办法较好解决信任的问题,那么可以共享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所有权难以侵占带来的好处是运营成本低,没人敢砸网约车的玻璃,毕竟司机就坐在车里,调度成本和司机的主观能动性相关;但共享单车这一点不太好,有时候随意破坏、“私有”也没人管,还需要专人在各地区进行车辆调度。

再一个就是容易标准化。标准化保证了服务提供的质量,方便定价,为用户节省了选择的时间成本,也方便了企业管理。以自有资金提供单车的共享单车自然不用说,打车软件也是向标准化靠拢的典型,即使车型各有不同,平台商也可以将车型按照价格和座位等分类;司机不认路也没关系,导航软件也可以解决。从这一点来看,租人平台和各种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平台(比如“共享撸猫”)都很难“共享”。不过标准化不意味着同质化,如果平台提供的服务流程是经过标准化的,具体使用产品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比如类Airbnb的模式。

最后,使用频次高。至少在国内,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而言,似乎还没有哪一家能靠低频次取胜。频次反映的最基本问题就是需求,不论是打车软件还是共享单车,都是高频次需求,是渗透到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根本需求。从上一轮O2O大潮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那些低频次需求的O2O创业基本都消失了——比如婚礼O2O、导游O2O、宠物就诊O2O、留学服务O2O(包括前文说的“共享厨师”也在内)等等。频次代表了稳定的现金流,创业公司没有现金流就很难存活。不同的地域使用频次也会有不同,像共享雨伞在干燥的北方就很难有市场,但在南方一带也许就是可行的;共享篮球在校园的使用频次肯定要高于在商业区。

从现有的共享经济模式来看,上述条件不一定需要全部满足,有部分条件满足,这门生意就可以开展,所以共享经济的边界非常宽泛。

中国的“共享经济”已经变味?

经济学的课本第一章就告诉我们: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就是一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人类无穷欲望的科学。而共享经济就是将你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国内的“共享经济”,似乎更像是一种打着共享旗号的商业模式。从狭义上来讲,共享经济是将你闲置的资源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获取额外收益。比如网约车的初衷是顺路带人,利用的是闲置的座位,但现在已经很少能遇到顺路跑单的司机了,这个行当越来越职业化了,也就是“所有被分享的,都是专门用于分享的”。共享单车更甚,它的车全部是由平台提供的,所有权在平台,它的资源也并非闲置资源,而是创造出来专门为这门生意准备的资源。就连吴晓波也曾嘲讽摩拜和ofo发动的“单车革命”其实与“共享”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些“非闲置”资源刚出现的时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负外部性——很多车道、绿化带、地铁口以及盲道都被占用了。

共享经济有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再次对比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我们发现网约车平台都是轻资产,属于共享经济中的平台,供给方是网约车司机,需求方是乘客;而共享单车的供给方和共享平台都在一起,平台要提供车辆,就是重资产的运营模式。这样划分,我们可以看出,除网约车之外所有提供物品服务的共享平台几乎都是重资产模式,充电宝也好,雨伞也好,都会面临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风险。这类共享平台的本质其实还是传统的分时租赁。

至少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主观上没有作恶的初衷,也确实解决了出行的痛点,它们仍然是广义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但有些“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就很不友善,比如某些号称可以破解wifi密码的软件。这些软件起初号称是破解wifi密码,其实后来被证实是上传使用者手机内所有存在的wifi密码。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想说,这很流氓,如果一个装有wifiXX钥匙的客人连上了你家的wifi,那么这个wifi就一定程度成了公共wifi了,非常影响体验,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安全。但就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中国也可以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光明正大地融资数十亿美金。

盈利不重要?共享充电宝附加值何在

共享经济在国内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那就是找不到较好的盈利模式。网约车烧了这么多年的钱,合并后才开始慢慢盈利;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陈欧投共享充电宝被王思聪怼了之后也表示,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指出:在中国共享经济模式大多是VC赚钱,AT(阿里和腾讯)推广,部分创业者套现。

那么AT为什么敢推广?魏武挥认为,AT可能看中的是“交易笔数”,即使用频次。频次代表了入口,入口就是流量。比如小蓝单车不需要押金甚至短时间骑行连钱都不要,但以每天上下班两次算,开锁关锁一共需要打开四次支付宝——这对于抢占流量入口的支付宝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不论是打车软件还是共享单车,阿里和腾讯都一股脑进来了,他们最终想抢占的或许是用户的入口。如果再加上平台方收集的基于用户习惯的资料,可以更精准让消费者获取便利服务,这也巨大的附加值。

我们回过头来看共享充电宝,这似乎是一门比较魔幻的生意。从单价上来讲,可能不太高,大家都买得起,况且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用来“共享”的也许不会是多高端的产品;从用完即走的特性上来说,也勉强符合,比如吃个饭、逛个商场、坐个车就可以用下,吃完饭逛完街随时还,下了车到公交车站点附近还(前提是布点够多);标准化完全不是问题;但频次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充电宝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几乎是必需品(其实机场免费插口很多,高铁上也有插座),偶尔出门旅行也可能需要一个,但平时大多数人不一定用得上。如果使用频次很低,或者使用场景太单一,那么这门生意都没法带来流量,后续接盘的人可能就不多。最坏的可能是,投资人烧掉几轮融资,发现不过是一地鸡毛。

不过,江湖上有句话叫做:对于一种新模式,如果没花你的钱,不妨多看看;如果看不懂,那更要谨慎,也许人家发现了行业的秘密,而你不过是惯性思维的延续呢。所以我们不能武断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一定做不成,因为我们没有获取详细的使用频次等数据、不清楚后续的具体战略,而且未来的投放也可以选择高频次的场景,比如一些几乎永远人满为患的地方——机场、车站、地铁站等等。

如果让笔者来设计共享充电宝,我会使用附带移动wifi的充电宝进行投放(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hccyjj163)查了下,这种产品早在2015年就有,但以当时的定位来看有些尴尬,市面上不多),对爱玩手机的同学们来说,手机满电+满格wifi信号才是最有安全感的刚需!火车站等车太无聊?飞机晚点?一个充电宝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需求了。这样看来,把产品和运营优化下,这门生意想象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共享充电宝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老生常谈的爆炸隐患就不说了,前段时间有媒体爆出,充电宝可以通过手机接口读取用户的个人资料,细思恐极,带wifi的充电宝可以更可怕——一边给用户充电一边上传用户的资料,这种“高附加值”,会有商家铤而走险去尝试吗?

(联系邮箱:hui_yang@corp.netease.com)

网易研究局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财经推出的一档热点解读和知识科普类栏目,针对热门财经事件和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让专业更简单,让财经更有趣,打造有态度的专业财经评论。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

网易研究局

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