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IPO发行加量不变质!新股审核证监会祭出两大“猛招”(2)

2017-05-18 09:01:34    券商中国  参与评论()人

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多项举措压缩了“带病上会”“带病过会”的空间,新股发审的正向循环机制正在形成,在监管新形势下,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更注重申报质量,在提交申报材料时更趋谨慎;并且,市场对监管趋严有了可预期性,形成了良性的运营机制,在证监会加大了问责处罚力度后,中介机构更在乎品牌和声誉,唯恐执业不到位导致对保荐业务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比以往更注重执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撤回企业普遍存在三类问题

分析上述44家撤回申请的在审企业,普遍存在三类问题:

一是经营状况发生了不利因素,导致业绩显著下滑,多和行业周期相关;

二是企业自身经营风险、会计核算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粉饰业绩的行为,或通过关联交易,或通过调节利润手段粉饰业绩,导致业绩不能真实的反映盈利状况;

三是个别企业由于自身诉讼涉及风险或战略调整主动撤回申报材料。

“撤回企业出现的问题和最终发审会上被否企业的问题几乎相似”。接近证监会的相关人士指出,发行人的业绩情况仍是审核要点,一是要防止欺诈发行、虚假披露,主要是通过落实举报、媒体质疑,从现场检查等方面防范防止这类企业上市;二是拒绝业绩操纵,一部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调整折旧计提坏账准备、人为压低薪酬水平、广告费等方式增加业绩的“亮眼”程度,这是监管关注重点。

按照规定,企业只要在受理环节,在不出现重大违反违规的情况下,发行人是有权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的,上述人士表示,从一季度的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数量增多的趋势来看,保荐机构逐步担负起了提高申报质量的职责,这不仅节省了审核资源还降低了发行成本。

次新股业绩“变脸”真相

当一些次新股业绩出现下滑时,市场就会出现质疑声音,甚至不少人将之归咎到IPO审核把关环节,实际情况怎样呢?

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5日新上市企业182家,根据最新公布的2017年一季报,2017年新上市公司业绩(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体好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比例高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业绩下降的比例大幅低于整体A股公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