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两种对外开放战略下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7-05-17 21:40: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如果把绿色发展程度概括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阶段性关系,那么,能够影响这个阶段性关系的因素中,离不开“对外开放”这个重要的发展侧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落幕,我们来谈谈“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建设”这两种对外开放战略中所包含的不同绿色发展理念。

作为当下中国最为重要的两种对外开放战略,其内涵各有侧重。如果说“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是为了与东方的国家打交道,那么,“一带一路”的重点则更侧重于与西边的国家交朋友,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

在此背景下,这两种对外开放战略有着不同的环保观。对于自贸区建设而言,在环境保护上,我们的姿态较低,声音不多,这固然与自贸区建设所要解决的重点在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个领域有关,也与我们在环保上的标准与这些国家相比还有所不及有关。

当然,即便我们无法实现环保上的较高标准,却并不妨碍我们与它们展开能源环境等领域的绿色发展合作,包括共同推进国际可持续议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这不仅显现了中国在绿色发展上的理念和决心,也包含了中国希望在绿色发展上向相关发达国家取经的意思。

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情况有所不同。在5月14日召开的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上宣布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表明,一是中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不输出“污染”,输出的是绿色的高标准;二是务实,开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生态环保合作,根据环保部之后发布的规划方案,这个合作涵盖了从项目、技术、信息到经济金融等一系列领域。

中国为何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大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笔者的另一项研究表明,68个相关国家半数以上属于经济和生态双落后的地区),因此,“一带一路”上的建设项目必然要考虑到东道国的环境状况,在改善东道国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各种经济贸易和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