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海尔裂变:2000亿公司创业的样本

2017-05-14 22:38:1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海尔已经不只是一个家电企业了。

人单合一、小微创业,持续激发出创新的活力,海尔正在转变为一个大平台,孵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创客。由此,海尔的触角,已从智能家电,到场景商务,再到产业链金融,还顺势布局医疗和农业。

5月11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进海尔集团青岛总部,倾听海尔小微企业和创客们的故事。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机遇,海尔采取“小微+平台”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年营收规模超2000亿元的大公司创业的样本。

小微企业“自驱动”

2015年8月,海尔推出自清洁空调,解决清除空调蒸发器污垢的用户痛点,半年内便有对手跟进。2016年3月,海尔设立自清洁空调小微。通过内部“抢单”竞聘,张鹏成为海尔自清洁小微的“小微主”。

张鹏的小微里有八个人,包括六个专职员工,另外两个是“接口人”,分别对接海尔的供应链体系、质量体系,实现研、产、销打通。在小微里,张鹏有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

由于聚焦细分市场,海尔自清洁空调持续快速迭代。先加了智能联网功能;接着,从室内机自清洁,延伸到室外机也自清洁。至今,智能自清洁空调已累计销售400万套,今年预计实现翻番以上的增长。

张鹏的年收入也增加了。一方面是小微主的工资更高,另一方面来自超利分享,他与海尔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超过目标的利润可以分享。

除了动力,他还有压力。小微主的职位是动态的。“抢单”竞聘时,如果业绩目标报低了,张鹏就当不了小微主。当上小微主后,如果制定的目标第一个季度完不成,张鹏就会进入“警示池”,第二个季度完不成就进入“还原池”,如果还是无法改善,就由别的人来抢单。

所以,海尔内部“抢单”的目标不会低,因为有几个人同时抢单,再加上“超利分享”的激励机制,让“小微”实现“自驱动”——目标不是领导下达的,而是自己设定的。

在海尔,领导也不叫“领导”,而叫“平台主”,主要忙两件事,一是定机制,充分调动小微主的积极性;二是小微主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平台提供资源帮助,如联络外部研发资源。

海尔的员工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每个员工就是一个创客。平台主是相对的。青岛海尔(600690.SH)旗下,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板块就是不同的小微,这些板块本身又是一个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