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服务“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发展直接融资

2017-05-14 22:38:1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在致力于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中心,尤其利用相对完备的金融市场,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

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是今年3月底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方案》)中,对上海自贸区的最新定位。

这个最新定位,在《方案》中被阐释为新平台、新载体、新枢纽,即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搭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新载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的新枢纽。

这其中就包括,“发挥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资源条件,建立境外资本与境内资产的对接纽带。”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

推动直接融资

由于在国内率先试点境外投资备案制,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仅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2016年完成境外投资新设备案492个,中方对外投资额195.9亿美元。

上海正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务体系。数据显示,2016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364.66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上海也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

也因此,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的重点,就是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推动直接融资。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长期过程,需要大量长周期资金,这就涉及到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钱从哪儿来。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大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仅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就达1260亿美元,对相关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承接和实施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