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新华社:“炒壳”逻辑正生变 市场逻辑回归价值投资

2017-05-12 15:47:06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度业绩在日前公告完毕,数家企业实现“摘星脱帽”。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对兼并重组、突击增长等“保壳”手段的监管加强,市场“炒壳”热情有所下降,但要让“炒壳”真正成为历史,市场逻辑回归价值投资,还有待各方机制的完善。

几家欢乐几家愁 “保壳”大战招数多

年度报告收官后,“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进入“清算”期。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日至今,已有38家A股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做强主业等多种方式,成功撤销*ST或撤销ST。为了“保壳”,不少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

通过卖房、政府补贴扭亏为盈,是“保壳”最直接手段之一。如,亚星化学将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的房产出售给全资子公司;人人乐将长沙福邸物业项目以总价4.36亿元出售给控股股东深圳浩明;中发科技和中原特钢则获得千万元级别的政府补贴,为企业的“脱星摘帽”助了一把力。

另一些公司选择卸下“包袱”,转让部分效益不好、严重亏损的资产或股权。如,八一钢铁在去年底将全资子公司南疆钢铁的100%股权以30.07亿元的价格转让至控股股东,使净资产转为正值;獐子岛、恒立实业、神火股份等都在年报中将子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权转让列示为扭亏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资产重组输血实现扭亏是A股常用的“保壳”之法。如,*ST煤气在去年底完成资产重组,控股股东由太原煤气化变更为晋煤集团,盈利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并扭亏为盈;*ST宏盛也在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产的低质换优质,扭亏为盈。

国元集团资本运营部研究员胡流云认为,通过资产变卖、政府补贴等花样繁多的方式“保壳”,或许可以使当年不出现亏损,但这始终不是上市公司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案。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摘星脱帽”的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符合摘帽条件,18家符合摘星条件;同时,有53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退市预警。

监管频亮剑 严查“保壳”中的违法违规

临近岁末部分上市公司异乎寻常的“保壳”热情,早已被监管纳入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12月26日至30日,沪深两市涉及“保壳”相关事项的问询函便有39封之多,ST山水、华菱星马等公司都因涉及多种“保壳”方式被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