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两个金砖国家间的制造业大迁移

2017-05-11 20:35: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印度如此之大,但它无法忽视中国。

近年来,受地缘优势影响,印度本土制造和销售已经成为不少中国电子消费品厂商的主要发展策略。无论是与代工厂合作还是自主建厂生产,印度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让很多中国企业更愿意把工厂设立在印度。

中资企业的热土

以印度南部金奈的一家伟创力代工厂为例,这家工厂主要负责包括中国联想和MOTO手机品牌在内的组装生产。工厂占地面积4万平方英尺,总共拥有5000名工作人员。来自中国和本地供应商的零部件汇集于此,在流水线上进行组装、检测和封装,最终成品在市场上销售,这家代工厂的年产量可达600万台手机。

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中国制造业抓住了改革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一路高歌猛进,成为 “世界工厂”;印度制造业受到商品市场开放与国内要素市场改革乏力的双重挤压,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去年,印度总理莫迪推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通过多方改革消除阻力,重振印度制造业繁荣。

在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制造业成本升高的大背景下,中资引领的代工厂正将部分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至印度制造。塔塔咨询公司中国区总裁Sujit Chatterjee在今年3月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到印度不是‘狼来了’,中国将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到印度,从而发展本土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当越来越多中国工厂转移到印度时,中国的高精尖制造正在出口全球,这是好事。”

Chatterje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印度市场和中国很相似,大家都愿意为产品的“价值”买单,小米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国台湾外包制造商富士康已经宣布2020年前将在印度开设多达12家大型工厂,生产包括小米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

“印度制造”是莫迪政府的标志性战略,用意是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使印度成为工业强国。为此,印度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性的政策,鼓励全球企业赴印投资,甚至与苹果签订了长达十多年的免税条款。印度计划在2022年将工业产出在GDP中的占比从现在的18%提高到25%,并在生产部门新增1亿个就业岗位。印度拥有12.5亿人口,这一市场增长迅速,加之巨大的人口红利,印度制造对全球制造业巨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