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香港家长如何面对“幼升小”?

2017-05-11 11:05:1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这两天,上海某民办小学面试家长的奇葩考题刷爆了朋友圈。有金融学博士撰文随了一篇,说自己都做不出那些面试题。我也凑热闹去看了一下题目,结果就没有结果了——真佩服那个金融学博士,至少他不怕说自己是博士毕业。

比如接下来这两个月,会有不少香港的小学举行简介会和开放日,香港的那一轮升学恐慌也要启动了。

其实开放日还只是提供家长更好了解这个学校的机会,并没有面试环节。但是很多香港家长已经开始紧张。由于名校通常人满为患,因此不少名校的开放日都要进行限额。比较拽的一些学校只接受电话预约报名;有的学校只开放数百个座位,而且只在开场前半小时开放,然后人满即止;还有的学校为了防止人数过多,只允许每个家庭派一名代表入场……不少香港家长是逢开放日必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么,香港家长在幼升小过程中,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压力?以我自己的有限体会来看,“魔都”家长面对的可能只是面试和试卷上的难题;而香港家长在“幼升小”问题上,往往需要面对的是路线选择、激烈的面试竞争以及沉重的财务能力负担三重大山。

什么是路线选择?

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教育留给下一代,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却是大家各有不同的理解。香港学校分为三种:

一是国际学校(40多家);二是私立(40多家)和直资(20多家)学校;三是政府官立小学和官津(460多家)学校,这一类有点类似于内地的公立小学,享受政府的补贴。

在香港,上述三类学校的定位不同,而且大相径庭。

第一类国际学校比较符合那些不差钱、而且打定主意未来让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家长。这类学校虽然学校数量只是公立小学的1/10不到,但是几乎个个被挤破门槛。原因很简单,这类学校采用英语教学,而且直接采用海外教材,以及符合英美等国际教育体系的教育方式,未来孩子出国留学时,很容易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