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系列社论(二):金融应发挥“粮草”作用

2017-05-11 09:25:0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于本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关于金融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高峰论坛举办前夕即引发热议。

5月9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目标,金融即是其中之一;同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一行三会”主要负责人集体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上发表署名文章,支持各路资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首先面临的是投融资资金来源问题。据初步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潜在资金需求将达到20万亿美元,而目前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每年还不到需求量的5%,投融资的供给跟不上需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上的撰文亦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单靠政府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

目前而言,“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还是国内银行融资,其中以国开行为代表的中国式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主。鉴于多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如果投融资不可持续、出现中断,不仅影响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带来其他领域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投融资不靠政府补贴,可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信用支持,以及可对商业性资金起引领示范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无疑是重要支持渠道。亚投行作为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项目多为联合融资,行业以能源、交通为主,与“一带一路”建设吻合度较高;丝路基金立足中长期开发投资,专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至今承诺投资金额达60亿美元,投资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多地,两者皆可为“一带一路”提供投融资支持。

此外亦需借助资本市场。诸如鼓励优秀企业在A股上市和再融资,保障“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支持境内企业在境外市场筹集资金投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创新债券品种,积极推动企业发行“一带一路”项目债,启动境外公司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人民币债券(俗称“熊猫公司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