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4)

2017-05-10 09:05: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当前M2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承担着中介目标的角色,然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统计的准确性、实时性产生了影响。在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只关注需求方而忽略供给方,且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更为复杂,尤其资产方难以统计。但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信用渠道实现,因此仅关注M2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作为来自于资产端的“镜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可视为M2的有益对照和补充,成为另一个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有助于央行更精确地观测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

社会融资规模满足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相关性、可控性的三大要求,不仅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比新增人民币贷款更优的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而且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可与M2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构成“两中介目标、两传导机制”模式中的“新搭档”。虽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正在逐渐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但由于不同层次利率之间尚未形成市场化的传导链条,经济结构中还存在一些利率不敏感部门,金融市场尚未全面形成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因此搭配使用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五、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结构性优势

社会融资规模是货币政策监测、分析的重要指标,其统计完善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反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情况。M2是一个整体流动性指标,很难统计其行业、区域结构,而社会融资规模能够观察到分行业、分地区、分融资方式的各类型资金支持,在结构上优于M2。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贷款、直接融资等可以细分到各行业,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细分到各地区,有助于地方政府把握当地经济金融形势;可以观察到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建设的资金等,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反映不同融资工具、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情况,例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来源于银行和非银行渠道的资金比例关系,银行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的比例关系等,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反映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结构性特征,分析其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将是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盛松成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