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监管影响或被市场高估(2)

2017-05-10 06:05:18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避免风险传导是监管重心

不难发现,“报价式”产品的出现,会使券商资管在争夺市场份额时倾向于报出高价,拿到资金后在固定收益市场中采取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来满足收益率要求。如果风控失灵,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券商及银行客户造成超出预期的风险敞口。正因如此,监管层才会反复向券商机构提示风险,要求自查。

据了解,在去年7月《暂行规定》发布后,监管部门就对存在“资金池”性质的券商资管计划展开监管工作。在此期间,绝大多数被认定不合规的券商资管已陆续平稳退出。

据接近监管层人士介绍,在实际操作中,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不同资管计划之间是否存在混同投资的现象,极力避免个别风险敞口暴露时出现风险传导的现象。

“个别产品出现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情况,无论对券商资管还是对银行客户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但如果有券商资管拿B计划来填A计划的窟窿,就可能导致雪球越滚越大,甚至扩散成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这样解释。

“资金池”与“大集合”不能画等号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为吸引个人客户,一些券商资管对现存投资门槛较低的大集合进行合同修改,设计出一批针对中小投资者,具有预期收益率条款、滚动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其中规模较大者已有千亿元。由于这些产品的存在,一些市场人士将针对资金池的常态化监管与大集合混同起来。

根据有关规定,大集合产品投资人数不受200人上限限制,且投资门槛较低,参照公募基金标准接受监管。据统计,现存大集合产品600余只。这些产品投资范围涵盖二级市场、定增、固定收益等各种类型。资产净值合计近万亿元。其中,在大集合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个人投资者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较大,也颇受个人投资者欢迎。同时,一线券商资管旗下一些历史较久的股票投资型大集合历史业绩出色,已形成品牌效应。

据了解,目前包括现金管理类产品在内的各类大集合产品的运作发行工作正常开展,某大型券商现金管理类产品新一期份额5月10日正常发售。

(原标题: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监管影响或被市场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