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解决“一带一路”钱的问题,周小川想了不少办法

2017-05-09 23:35: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丰富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前提。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体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单靠政府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要丰富并用好各种投融资方式,动员市场和沿线国家的力量,推动构建市场化、可持续性、互利共赢的投融资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根据现有实践,周小川提出了八方面的内容,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金融机构互设、金融服务对接、资本市场联通、金融基础设施联通、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积极发挥本币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工农中建四大行对于“一带一路”项目各类授信支持超过2000亿美元。

某央企海外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还是国内银行融资,但如果项目多,需要的钱多,现金不够,有时候也需要在海外发债。而对于有企业抱怨的对外投资审批收紧的问题,他表示:“以前很多央企出去投房地产、文化什么的,但只要是主业,正常审批没什么问题。”

开发性金融可发挥重要作用

周小川指出,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使用较多的是优惠贷款等优惠资金支持措施。但是优惠贷款以财政补贴为代价,受到财力、法律等方面的约束,因此,多数国家都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提供长期的、大规模的对外资金援助。

此外,优惠贷款还可能引发受援国的道德风险,受援国缺乏发掘自身经济增长资源的动力,对资金支持产生依赖和攀比心态,甚至可能造成市场扭曲,限制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可能约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周小川认为,多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如果投融资不可持续、出现中断,不仅会影响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带来政治上的不利影响。这要求沿线各国齐心协力,促进政府和市场力量有效对接,提供长期的可持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