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在广州做外贸的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想回家,帮中国人拿大单

2017-05-08 09:30:3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在5月潮湿闷热的空气里,广州终于落下一场雨。非洲商人毕欢迎(Bienvenu Mwizerwa)不愿打伞,长衣布鞋穿过淘金路。他30岁,圆脸尚未长出许多皱纹,却已自称“老毕”。老毕从卢旺达来,客居中国九年后,一口地道的汉语。
老毕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你有没有看过《卢旺达大饭店》?我看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胡图族)像日本人,一模一样的。”
老毕7岁时,从卢旺达大屠杀中死里逃生。但至少80万人,近八分之一的卢旺达人口消失在了1994年的暮春,其中有老毕的父亲、祖父母、外祖父母、所有的叔父。
电影《卢旺达大饭店》由那段历史改编而来,片中屠刀挥起,是“10美分一把,从中国买的便宜货”。但在现实中,老毕幸存下来的母亲喜欢做生意,于是他幼年翻开商品标签,总是看到“中国制造”。“那时候我就想,大的工厂都在中国”。
老毕于是立下此生梦想——到广州“做生意,赚大钱”。
大批非洲商人最初逐广交会而来。2008年,广交会从流花展馆搬至琶洲岛,此时的老毕从卢旺达自费来中国留学。他从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放弃所学专业,只守着广州南沙港做中非贸易。

卢旺达贸易商人老毕
5月5日,始于1957年的广交会春展闭幕。广交会六十岁“生日”后的第三天,老毕踏入琶洲展馆,与213个国家的19万余名采购商一同赴会。与老毕不同,这些外商大多是“候鸟”,只在春夏两期广交会时飞抵广州,今年春展共谈下2063.57亿元的订单。集装箱将载货从广州南沙港出海,销往世界各地。
只是老毕不曾料想到,中国的工厂也会大举出海。如今他回到家乡,在凌晨三四点,能看到喝醉的中国人歪歪斜斜走在卢旺达的街上。
老毕小时候想象的“中国大工厂”,正在他家乡拔地而起,“生产大货车、建筑材料,还有一家很大的服装公司,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与此同时,老毕做贸易中介从南沙港发出的集装箱,越来越少。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对非洲新增投资32亿美元左右,投向制造业、建筑等领域。2015年到2018年,中国官方共要投资“十大合作计划”600亿美元,而民间投资,还要远超这个数字。
老毕追着非洲商人的1990年代起的贸易大潮来到广州,但“风”似乎又在吹回来时的方向。几家中国企业托朋友问他,是否愿意回到卢旺达,帮助中国公司开拓非洲的基建市场。
琶洲“候鸟”、小北倒爷和非洲大老板

2017年广交会春展闭馆后,采购商在琶洲展馆前等待接驳车

广交会最后几天,散场时走出琶洲展馆的外国采购商与中国展商,挂着一张张精疲力竭、不想说话的脸。

一位法国采购商蹲在马路边上,目光在川流不息的接驳车队中搜索,找不到接他的那辆。“一年来一次,不记得是第几年了,十五年?二十年?是啊涨价了,但还是比其他地方都便宜。”
今年来赴广交会的19万余名“候鸟”商人中,只有不到8%来自非洲。更多懂行的非洲采购商会去摸小北街的门道。小北在广州火车站以南,以天秀大厦为圆心,划出数条非洲街的地界。香港尖沙咀有重庆大厦, 以亚非外商为主,楼中可以数出近百个国籍。广州的天秀大厦也曾是一座挤满亚非、中东商人的非洲街地标。

小北非洲街中心地标天秀大厦

在那座难以见到自然光的塔楼里,专做非洲、中东生意的商铺林立,从摩托、电视,卖到内衣、假发。那里有谎称厂商的二道、三道中间人,无论你想要什么货品,这些倒爷都会从广东、江苏最便宜的乡镇工厂找到货物,集装成箱,再从南沙港或宁波港送出去。

只是天秀大厦里面料行的老板抱怨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恶性竞争,价格却越压越低。“生意好的时候什么样?”老板用力盯着空气回想,“那时候,你别想挤进我这档口,都是人。”然而如今不仅他的商铺门庭冷落,整一层楼也看不到十个非洲商人,终于他冲进过道对着黑人背影大喝一声“Hello!”,试图开张一单生意。
小北再向南一站地铁到淘金,便是老毕工作的地方。淘金四围写有广州改革开放最初的辉煌:1976年,34层的白云宾馆落成,以当时中国第一高楼的姿态矗立在广州中心。广州友谊商店立在对街,1957年开业时,仅接待外宾与华侨。而后花园宾馆在另一侧延伸开2000余间客房,补上广州老牌商务中心的第三角。
老毕有大客户住在花园宾馆,他常在三座楼环抱的地铁站边小半山酒吧,点一份形似炒面的牛柳意大利面,打发等待的时间。
“哪里都是这样,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我不喝酒,不抽烟,喝水、吃饭,早上起来去赚钱,晚上回家。”
老毕晚上不去酒吧,他会和同事们徘徊在酒店附近。路上看到采购商模样的外国人,不论是非洲抑或欧美面孔,就上前问要什么货,递一张名片。
“有很多时候,是你的缘分。或许有一个早上,客户来电话,说你好老毕,过来。就能赚好几百块钱好几千块钱。”

非洲街的货币兑换中介
一步之遥
在东北读书时,老毕也曾是一只“候鸟”,往返于长春和广州之间的一万米高空和三千公里路,陪非洲采购商去广州、佛山,买家具、沙发、床、还有建筑材料。
大学毕业后,他付出了失去女友的代价,离开北国长春定居广州。他在坦桑尼亚“大老板”的广州分公司工作,致力于绕过小北的二道贩子,找到最低价的货源,对接给各国前来采购的客商,并提供货运渠道。
老毕是计算机系毕业,他用百度搜索工厂。“第一个客户来,我们去不对的地方,但是到那里我会更学多一点。”老毕这样打听到南京、江苏的一些地方有更好的商品。“他们会骗我,但是第三次,我会想办法和工厂的经理认识一下。”
后来老毕带着客人去贵州找工厂买鞋,去深圳买手机屏幕,第一次去义乌,就知道那里有好多“假货”。他去偏远的乡镇找到价格最好的工厂,客人不局限在非洲,也来自中东、乃至欧美。
老毕正在迈出最后一步,一边工作一边开出自己贸易公司,但此时,中国工厂却已开到他的家乡。
老毕想不起名字的那家制衣厂,就来自与广州同城的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