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宜三思

2017-05-07 21:35: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特朗普在竞选时曾许诺要在上任一百天内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然而一百天转瞬即逝,特朗普的气候决定似乎有“难产”迹象。显然,坐在总统的座位上为美国做出决定并不像在竞选时喊喊口号拉拉选票那么随心所欲。

此前,特朗普宣称将在5月再就美国是否应该退出《巴黎协定》做出最终决定,但本应在4月18日举行的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团队的闭门会议被推迟到4月27日,这也被认为是白宫对《巴黎协定》的“摊牌日”。5月1日,白宫又召开了以法律顾问为主的第二次闭门讨论会。然而,结果证明白宫内部的分歧比外界想象的激烈得多——这一系列讨论全都无果而终。

尽管特朗普的高级顾问团队在废除奥巴马的清洁能源法案一事上达成了共识,但在是否退出《巴黎协定》的议题上分化成了意见完全相左的两派,且各自已在不同场合发表过观点以试图影响最终决策。倾向于退出《巴黎协定》的一派以特朗普首席战略顾问特班农和美国环保署署长普鲁伊特领衔,这一派的主要理由是,留在《巴黎协定》中可能存在法律隐患,该事实会被法庭引用以对抗白宫废除奥巴马清洁能源法案的努力;而倾向于继续留在《巴黎协定》中的一派则包括特朗普高级顾问也是他的女婿库什纳、国务卿蒂勒森、能源部长佩里以及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这一派认为由于《巴黎协定》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便特朗普不退出《巴黎协定》也完全不影响其实现能源政策目标,且不用以牺牲美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威望和领导力为代价。

特朗普团队内部尚未就是否退出《巴黎协定》形成统一意见,但这不代表特朗普对于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否定观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事实上,美国这种对《巴黎协定》“欲迎还拒”的不明朗态度已经对国际体系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4月9日至10日,在罗马举行的七国集团(G7)能源部长峰会未就履行《巴黎协定》达成共识。在G7峰会上,即便是持挺《巴黎协定》立场的佩里,也只能表示由于美国仍需重新评估其气候变化政策,因此对此议题持“保留立场”,导致峰会结束时没有依惯例发表联合声明。

此外,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大股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MF在气候问题上的决策。4月22日IMF的春季会议公报上采用了与美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立场类似的措辞,放弃了对《巴黎协定》的支持。此前,无论是G7还是IMF,都曾经发表声明承诺对全球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的坚定支持。如今,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在气候议题上的“反水”使得本不稳定的全球气候治理互信受到严重冲击。

无论在政治影响层面还是气候科学层面,特朗普将在5月做出的“摊牌”决定对于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的走向都至关重要。正如上文所述,在美国尚未明确表态前,部分国际机构已经出现了“动摇”的迹象,一旦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恐将引发部分国家的追随效应。再者,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不可能被割裂开的。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WRI)的研究表明,如果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得到实施,意味着美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奥巴马清洁能源政策情景多9亿吨,仅仅增量就比德国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多,相当于每年全球多排2%的温室气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研究认为,特朗普气候政策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在当前405ppm的基础上继续上升2ppm,这将使得完成《巴黎协定》2摄氏度温度控制所需的350ppm的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对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而言,面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巨大的政策风险,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特朗普与气候变化治理进行彻底决裂的概率不大,尚有希望通过多种途径避免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气候政策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刺激传统能源行业以拉动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他反对气候变化的理由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失去国际竞争力,而非否定环境保护本身,“美国优先能源计划”指出保持空气和水的清洁、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仍然是特朗普能源政策的重要考量。特朗普经过一百多天执政的洗礼,务实主义是他的主要作风,考虑到退出协定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带来的巨大影响,而留在协定内不仅没有法律强制减排的要求,还能继续履行其能源政策,特朗普很可能会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更有利于美国未来经济长远发展的选择。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特朗普的气候怀疑论已经失去市场了。特朗普的政治搭档蒂勒森和佩里已经明确表达了对《巴黎协定》的支持;杜邦、联合技术公司、埃克森美孚、通用、惠普、耐克等众多颇具影响力的美国企业巨大,也表明了对气候行动的支持;特朗普执政100天的当日,美国举行了370多场“人民气候游行”活动,参加者超过20万人,敦促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面对国际国内的压力,精明的特朗普不会不明白,既然他当初竞选时反对气候变化的民意和经济的出发点都在逐渐消失,如果继续在气候怀疑论者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这将不会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真的最终决定退出《巴黎协定》,在如今“黑天鹅”频发的世界中也不应该感到意外。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虽然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但也并非无法补救。

美国国内,对于特朗普的气候政策有深厚的反对力量,既包括共和党内部的反对声音,也包括一直以推动清洁能源著称的民主党。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民主党能够在两年以后的中期选举中重新赢得参众两院中的多数席位,那么特朗普作为“光杆司令”想要继续推行他那“非主流”气候政策就几乎没有可能了。此外,甚至还有美国民间环境组织准备将特朗普政府的气候治理不作为告上法庭,试图通过法院推翻特朗普的政令。

国际上,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领域的日益崛起填补了美国退出留下的领导力真空。中国国内近年来低碳转型的成绩有目共睹,已经成为了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领跑者;同时在气候外交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推动《巴黎协定》通过、在G20平台推进全球能源治理、在“达沃斯峰会”上展现全球治理责任担当。另外,欧洲这位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分子”的态度也未曾因为特朗普的不确定性而改变,欧盟气候变化特别代表卡涅特指出,即使美国拒绝履行《巴黎协定》,欧盟成员国也决心落实《巴黎协定》,促进清洁能源转型。

总之,特朗普如果清醒地认识到应该继续支持《巴黎协定》,那无疑是国际各方期待的共赢效果;倘若特朗普继续“开倒车”,虽然会对全球气候治理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反弹,但影响也会在数年内被逐渐消化。若干年后等到美国发现已经被率先完成经济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中国和欧盟甩下了好多个身位时,或许还会掀起一场反思运动。

(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许云峰